哈佛大学: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妈妈,我想要最新款的Switch游戏机!”

“爸爸,XX家的大房子多酷啊,我们什么时候也搬那种大house?”

“要去海岛度假才好玩,我们什么时候去呀?”

……

孩子的这些“奢望”,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其实,孩子的物质向往,反映的是一个内心空虚寻求外在满足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孩子内心富足而不依赖物质呢?答案是——陪伴。有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富足”。

01

陪伴满足的内在需求

我们都希望孩子快乐,于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给更多玩具、衣服、好吃的——但这往往治标不治本。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低层需求被满足后,更高层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孩子也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需求系统:

首先是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而当这些满足后,心理需求就更新——他需要的是归属感和被理解;当这一需求满足,他就渴求被重视、肯定和自我实现。

所以,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会带来内在的满足感。而大量陪伴,则可以满足他内心渴求认同和成长的需求,从而感到真正的富足。

02

陪伴满足归属感需求

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需要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quantity quality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在物质上已经尽力满足孩子了。但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父母的时间陪伴。

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我是被爱着的,我不孤单。这种归属感,能满足孩子内心最基本的需求。

美国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大脑中与幸福感相关的脑区更加活跃;而父母经常缺席的孩子,这一脑区则出现萎缩。

这证明了亲子陪伴对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孩子内在富足,父母陪伴是最直接的方式。

03

陪伴满足被理解需求

当基本的归属感满足后,儿童也需要被理解,而不仅仅是被愿满足物理订单需求。

很多父母只顾满足孩子的吃喝玩乐,但忽视了倾听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其实,倾听本身就能给孩子很大的满足感。因为此时孩子感受到:我的心声和内在需求被父母理解和接纳了。

所以,在陪伴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他的感受给予理解,而不是仅仅满足表面的要求。

04

陪伴满足被尊重需求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也会有被尊重的需求。这时我们要转换陪伴方式,从被动陪伴转为主动授权。

具体来说,可以给孩子更多自主权,让他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尊重他的想法;在引导孩子时要理性交流,而不是命令式要求。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内在的尊严被尊重时,他对外界的依赖也会大大减少,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也会增强。

So,想要孩子内心富足,就要陪伴;想要陪伴有力,就要抓住孩子内心的需求;当陪伴到位时,物质对孩子的诱惑也就不再那么大了。

如何通过陪伴培养孩子内在的满足感,我可以补充以下几点:

  1. 定期独处时间

每周与孩子安排一两个固定的独处时间,专注陪伴孩子,不接电话或做其他事。

2.开放式交流

与孩子聊天时采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孩子多说话,表达想法和感受。

3.重视日常点滴

不要认为只有外出玩乐才是陪伴,共进晚餐、一起看书、傍晚散步等日常点滴也宝贵。

4.关注内在成长

关注孩子内在的成长,而不只是外在成就,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的满足感。

5.理解心理需求

用心体会孩子与年龄相关的心理需求,满足这些需求。

6.充满鼓励

多鼓励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只挑剔错误,让孩子感到被支持。

7.一起shared经历

重要的是共同的经历,而不只是 Cursor外在的景点。陪伴过程才让孩子感受到满足。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家长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培养健康独立、内心富足的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7748.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