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漫步于超市,出来后,我发现“意外收获”在宝宝手中

张女士一家最近在装修新房,这天全家大小终于忙完了一天的辛苦装修工作,到晚上一起去附近的超市买点东西犒劳自己。谁知回家后,张女士发现儿子手里多了一袋不知从哪里来的糖果,还自豪地说:“妈妈,我们家赚大了!”张女士这才明白,原来是超市糖果掉在了地上,儿子捡到就放兜里带回了家。

一家人高高兴兴去超市购物

张女士一家三口住在市区,家里有个5岁的儿子小宝。他们最近搬到了新的小区,正装修着新房子。白天张女士和丈夫忙着查看施工进度,晚上一家人就早早回到暂住的旧房歇息。

这一天装修终于告一段落,张女士和丈夫觉得大家这几天辛苦了,就决定晚上去附近新开的超市转转,买点水果和零食回家好好犒劳一下。小宝听说可以去超市,开心得拍手叫好。

到了超市,鲜艳的商品陈列和琳琅满目的货架深深吸引了小宝的眼球。他“啊”“哦”惊叹个不停,张女士和丈夫也像做着心中期待已久的 things to do list 一样,开开心心把想买的东西扫荡了一遍。

三个多小时后,购物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张女士看时间不早了,就推着购物车去排队结账。小宝跟在妈妈身后,一路疲惫地揉着睡眼,张女士一边安抚他,一边加快速度结账。

回到家,张女士发现小宝手里多了一包糖

回到家中,一家人都累得瘫坐在沙发上。张女士开始检查刚买的东西,让小宝也帮着一起拿,谁知道小宝拿出来的东西里居然多了一袋糖!

张女士赶紧查看购物单,确认自己并没有买这包糖。她询问小宝这糖是从哪里来的,小宝却一脸得意洋洋说:“妈妈,这是宝宝自己得到的糖,所以我们家赚大发了!”

原来,小宝在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糖果垒得老高,忍不住站在下面张望。这时一包糖不知怎么掉了下来,正好掉在小宝脚边。小宝捡起糖,看了看四周无人注意,就偷偷把糖放进了衣兜里。

张女士听完小宝的“英勇事迹”后,明白他是在超市不知不觉中的“意外收获”, Hurry出了如何教育他的难题。

张女士教育小宝:捡到东西要交给工作人员

张女士思来想去,决定转变思路,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教育小宝的机会。

她温和地对小宝说:“宝宝,虽然你是在地上捡到的糖果,但是这其实还是超市的东西。我们没有付钱,就带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小宝有些惊讶,他还以为找到了“免费糖果”会让妈妈夸奖他呢。

张女士继续说:“那么,如果下次我们在超市里捡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应该怎么办呢?”

小宝想了想说:“把它放回原处?”

“很好,如果知道它原来的位置,我们可以把它放回去。” 张女士说,“但是有时候我们捡到的东西不知道属于谁,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小宝抓抓头,不太确定。

张女士提示他:“我们可以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超市的员工或安保人员。他们会帮我们找到这个东西的主人,或者放回它原本所在的地方。”

小宝恍然大悟:“嗯嗯,妈妈说的对!下次我会这么做的。”

张女士笑着夸奖小宝:“宝宝真乖,知道了该怎么做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只要能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就已经很伟大了。”

小宝开心地点点头。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产生“捡漏”想法

小宝的想法其实很能代表孩子的天性。幼儿对“捡到”东西往往很感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又分不清私有制边界,觉得能捡到的就是自己的,这种想法很正常。

相似的故事时有发生。据报道,在一家商场,一对母子经过食品区时,3岁的小男孩突然弯下腰,然后坐到了购物车里。母亲起初并未在意,直到推着购物车离开时,才发现男孩手里多了一袋未付款的糖果。

男孩的母亲非常惊讶,追问儿子这糖果是从哪里来的。原来,男孩看到地上有糖果,就自作主张地捡起拿走了。母亲教育孩子后,让儿子将糖果放回原处,孩子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孩子们喜欢探索,遇到“无主”或掉落物品,会产生得到的欲望。作为成人,这时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教他们区分私有制的界限,也教会他们失物招领应该上交的道理。

望天下父母都能超越一般教条,用更积极智慧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须正确认识孩子成长特点和需求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这种天性都是他们成长的需要。

一次德国的实验显示,即使是14个月大的婴儿,也能清楚区分“自己的”玩具和“别人的”,并且会显得更加兴奋当得到“别人的”玩具。这说明小孩的“捡漏”“强占”念头同样存在。

而这种天性在他们3-6岁时期尤为明显,称为“童年第一次哲学革命”。他们会高度好奇周遭的一切事物,试图去获得和控制这些事物。如果父母过分约束,他们很可能产生反抗心理。

因此,遇到孩子有“捡漏”行为时,家长不可大惊小怪。最好以平和、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将其视为一个认识世界、建立价值观念的过程。孩子才刚来到这个世界,需要耐心启蒙,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同时,成年人也应检视自己对孩子的期许。许多父母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孩子内心,这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和被监控感。其实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我们需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而不是简单要求他们不犯错误。

一个没有得到充分理解的孩子,会在以后选择更隐蔽的方式去探索和满足自己。相比之下,在成人谆谆善诱下得到成长启蒙的孩子,往往会走向更积极阳光的人生。

望天下家长都能欣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内心世界,以智慧和宽容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1522.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