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20年后过着这样的人生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如果你的孩子未来只能考上二本怎么办?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都会习惯性地关注金字塔的“塔尖”,牛娃、名校、985、211、牛津剑桥···

现在的社会,学历好像成了评价孩子的价值最重要的标准。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大众教育时代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但只有少数的幸运者才能进入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而更多的孩子进入的可能就是普通院校。

最近有一本畅销书《我的二本学生》,作者是在二本学校教了将近20年书、当过班主任、导师的黄灯老师。

黄灯老师老师95年大学毕业,05年博士毕业后就进入了广州的一所二本院校当老师,教过的学生有4000多名,见证了80后和90后两代年轻人的成长。

在当老师的过程中,黄灯老师走访了很多二本孩子的家庭,也一直关注着这些孩子毕业后的动向,看到了非常多二本学生不一样的人生。

前阵子我专门去找黄灯老师聊了聊,她跟我分享了很多二本学生,甚至很多是她认识的没有学历但有一技之长的孩子,这一生依然过的很幸福的故事。

这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感触,社会对于孩子的价值评判应该更加多元化。

三个妈妈六个娃

,赞126

学历这个标签,可能对于孩子的职场起点很重要,但它绝对不应该是成为孩子终身评判的一个标准。

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些学习精神和学习素养,这个东西本身其实是和学历无关的。

黄灯老师还说教育不应该是完美的,但她觉得一个眼里有光,生机勃勃的孩子,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可能就已经具备了过完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个带过几千个学生,看过很多不同人生走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黄灯老师反而是一个特别有松弛感的人,她也建议我们作为家长真的没有必要焦虑。

聚光灯下的一小撮孩子不见得一生完美,但聚光灯之外的孩子,也都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专属人生。

 

 

高考改变不了人生

个人实力才可以

中国教育还停留在应试维度,我们希望孩子小学要上重点,中学要进实验班,高中要进奥数班,大学要考顶尖的。

高考在某种程度可以改变命运,但不是绝对的。

80年代以前,大学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人才”,考上大学,哪怕是专科生,也是“跳龙门”。

那个时代房价平稳、低廉,处于经济上行的阶段,基本上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就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业,实现读书改变命运。

而现在教育的指向变成了培养找到工作的就业主体。 考上普通大学并不能带来太多的精神荣耀,可能刚卸下高考的重负,就绷上了找工作的弦。

自主择业更加看重的是,顺应时代发展下个体背后的资源和个人的综合实力。

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光是校内的应试教育,而是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刚需的能力。

黄灯老师还分享了几个二本同班学生的故事,TA们最后过得差距特别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和家长的影响。

 

有的家庭家境本身不错,当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可以提供基础帮助,比如早期买房付首付,这是经济上的差距。

还有的家长见识长远,非常注重从书本和实践里培养孩子的见识,自己家里有生意,会有意培养孩子的商业意识,所以孩子在这方面就超过了其他同学。

一部分家长还会非常重视审美教育,以前觉得没用,很多家长都不重视这方面,但现在的时代恰恰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还有最普通的一部分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志有趣,离不开他们纯正的价值观输入和亲子关系的培养。

很多家庭虽然普通,但给孩子的爱和陪伴一点都不少,他们会诚实的告诉孩子:我们没办法给你提供人脉和资源,你得靠自己。

但又不会给孩子压力,会陪着孩子一步步走出来,虽然上的是二本学校,出社会可能获得的也是一份普通工作,但生活一直是平稳又幸福的。

学历一般但过得很好的孩子

都有这些特点

在和黄灯老师交流的过程里,我也特别好奇那些上普通大学,最后能获得成功的孩子,都是什么样的?

黄灯老师说,虽然每个人的家庭和个人发展都有差异,但他们也的确存在很多相似的特点。

1

清晰的自我认知

黄灯老师说之前班里有一个女生,非名校学历,但在几份工作里都拿到了很不错的发展机会。

她有很好的编辑经验,良好的写作功底,凭借参与过上市公司运作的资历,以及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但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工作岗位,都能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认知,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并能达成的目标。

她意识到自己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

这个能力正是现在很多孩子不具备的能力,要么看清自己觉得什么都不能胜任,什么都做不好,要么眼高手低,觉得什么都不是事,但同样做不出成绩。

2

职业规划能力

另一个男生,在学校的时候还不错,但毕业之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然后开始准备考公,但经过几轮竞争,最后还是落选了。

之后他的工作一直不稳定,跨的行业也很大,他自己也不知道要什么。后来他找了两个职业规划师,一个建议他进入金融行业,另一个建议他做数据分析师。

最后他觉得自己没有相关的专业,以及行业市场太激烈等等理由都拒绝了,选择了自主创业,但因为一直想不明白自己适合的职业,事业一直都没有起来。

职业规划一定不是孩子毕业前才开始考虑的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有自己理想的职业,包括选学校,选专业,都要有清楚的自我认知。

3

风险承担能力

很多大学生毕业都会选择考研、考公,但花了时间和精力却不一定成功上岸,在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自己要承担的风险。

包括工作之后的转行,从一个熟悉的专业里跳出去,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可能薪资待遇都是从头来过,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隐形的风险,选择之后能不能承担,也是产生差距的一环。

回报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风险,很多孩子其实是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这也是老师和家长很少主动教给孩子的能力。

4

沟通表达能力

虽然在二本院校,但很多孩子在校的表现就能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的孩子特别擅长和人相处,能和老师向上相处,也能在公众场合很好地表达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势,成为班干部、社团学生会干部。

在职场中,这个能力同样会很好地迁移在与同事、领导、客户的相处上,一般会察言观色、沟通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就是会比别的孩子发展得更快。

这个能力也是我经常和大家强调的外显能力之一,是一定要从小培养的能力。

除了这些能力,还有的孩子很清楚地知道丈量自己和未来可能性的尺度,比如什么时候买房,考公考研合不合适,选什么行业更吃香。

可以说这是一种自带的天赋,但也可能是对大环境和社会有深刻了解才能做出的选择。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自己的孩子未来会走什么路,但尊重个体生存体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打通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边界,就是当下所有孩子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至于最后孩子考清北还是二本、三本,甚至专科,都不是影响他们一生最重要的标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4215.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