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表示,目前各地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已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和师资队伍合理配置的目标。报告看似喜闻乐见,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理想。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都明显感受到,实际任课老师严重短缺,许多学校常年存在“大班额”“空堂课”的问题。教职工编制表面上“达标”,学校的老师哪里去了?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编制达标

教育部日前表示,目前各地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和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已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和师资队伍合理配置的目标。报告看似喜闻乐见,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理想。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都明显感受到,实际任课老师严重短缺,许多学校常年存在“大班额”“空堂课”的问题。教职工编制表面上“达标”,学校的老师哪里去了?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编制达标与师资短缺明显对不上号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超过1500万,较2012年增加近500万,增长约50%。这意味着按照每班40人来计算,理论上每班可以配备1.5名教师。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城市学校普遍存在超大班额,单个班级学生数过百并不罕见,师生比严重失衡。同时,由于教师数量不足,不少学校被迫设置空堂课,学生“放羊”现象层出不穷。编制数量增加了,为什么前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仍未解决?这就涉及编制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二、编制标准过于宽泛,“达标”和师生比难以匹配

编制数量增加的同时,编制标准也在不断放宽。比如将多种非教学岗位也纳入编制计算,还有许多兼职教师也可以折算成编制,这都客观上增加了编制数量,但不能直接对应到实际任课教师数量。与此同时,按照生均1.5名教师的编制标准计算,与实际班额显然脱节。一所学校如果有60个班级,按这个标准能编3000名教师,但实际能任课的老师远远不够。“达标”背后隐藏着标准不严的问题。

三、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过重,严重挤占上课时间

据调查,许多学校老师普遍存在课后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完成的非教学工作有备课、批改作业、数据填报等,严重挤占了本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一些学校甚至强制教师参与校外的募捐活动,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在各种文书工作占用大量时间的情况下,老师实际上的上课时间被严重挤兑。人手看似充裕,但超负荷的各项杂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教师流动性大,真正在岗的任课教师不足

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层教师流动性较大,流出率较高的地区达10%以上。教师流动性大,导致表面上编制充裕的学校,实际在岗教师短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编制数量增加也没能改变许多偏远地区“教师难留”的局面。城镇学校编制saturation,而农村学校仍严重缺乏教师。编制增加提高了平均水平,但分布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增加是一个积极进步的举措,但与学校实际任课教师情况仍存在明显脱节。“达标”不应混同于师资充足,要从提高编制标准、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等方面下功夫,真正让增加的编制数量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教育照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6186.html

(0)
1523402133@qq.com1523402133@qq.com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