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后,不管你有多少存款,都别做3件糊涂事,记住了

古语有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岁,承上启下,是一个人的分水岭。

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过了半生,迈过了不惑,才知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永远是管好自身,渡好自己。

往后的日子里,不管你有多少存款,多为晚年考虑,别在这“三件事”上犯糊涂。

做一个清醒的人,才能看的长远,使晚年过得无忧,活的安稳。

01

不随意挥霍,生活有度

古人云:“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真正的美味是清淡的,真正完美的人只是一个寻常人。

但人活着,难免会受到酸甜苦辣,七情六欲的困扰。

当一个人的欲望多了,就会坐卧不安,活得很累。

尤其是人过五十,精力和赚钱能力早已下降。

此时越需要警惕,别使自己被欲望吞噬。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尽管一生衣食无忧,但生活的却极其简朴。

他住的家空间十分狭小,少有装饰,只在各处堆满了书。

饮食方面也几乎从不讲究大鱼大肉,绝少饮酒,平时只喝些淡茶。

有学生曾忍不住问他:“您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何生活的如此艰苦?”

梁漱溟却笑了笑说道:艰苦吗?可与书相伴正是我想要的生活。

梁漱溟先生一生清心寡欲,最终活到了95岁。

有道是:“多欲者累,寡欲者安。”

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无一不在引诱着你。

但是它们的背后,往往都有着你无法承受的陷阱。

所以当你迈过五十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别挥霍完自己福气。

简简单单,删繁就简,兜里有了存款,才能守住自己的晚年

心中能够知足,也便更能感受到生活处处的宁静与丰盈。

02

不过度荒废,闲久成灾

老子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事万物,皆有定数;行于世间,也需有度。

许多人到了五十岁时,回顾起自己辛勤劳碌的前半生,便放下了所有,只想在家中安享悠闲生活。

但短暂的闲暇,或许能给你带来片刻的享受:过度的闲散,只会滋生杂念,心情也容易抑郁,活得百无聊赖。

新闻上曾曝出有一对夫妻,生活虽较为清贫,但相濡以沫多年,过得也算幸福和睦。

有一天,丈夫突然回家,激动地告诉妻子,说自己常年坚持买的一个彩票号中了五百万。

两人十分开心,整晚都睡不着觉。

第二天,夫妻双方都辞去了工作,日日一起游山玩水,逍遥快活。

然而这样的日子久了,妻子便累了,在家里待着又太闲,心里发慌,便渐渐学会了打麻将。

结果越打越大,越输越多,常常孩子也不带,夜夜不回家。

两个人因为此事,没日没夜地争吵,最后原本恩爱的夫妻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常言道:“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人这一生,闲人愁多,忙人快活。

五十以后,要闲下来,但也应该自律,有好的作息习惯。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你总是书读的太少,想的又太多,做的又少。”

所以无论多大年纪,让身体和灵魂在有限的范围内忙碌起来。

朝夕有乐趣,早晚有慰藉,才能攀登上更高的山峰,俯瞰人世间更多的美景。

 

03

不透支福气 ,修好德行

古人云: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一时的精明与圆滑,虽会换来名利与成功。

但若想要长久,赢得别人的尊重,则必须依靠德行。

这世间,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算计了他人的一分便宜,人家就会疏远你一分,福分也就跟着薄一分。

有道是:“福尽灾来,禄尽人亡。”

当你透支完自己的人品,得到便是永久的吃亏。

有一位曾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准备就在当地工作。

但他一连面试了几天,结果屡屡碰壁,即便过程表现得足够优秀,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

最终有一次,他忍不住打电话询问自己不被录用的原因。

面试官语重心长道:“你的能力十分符合我们公司目前的需要,但我们在你的信用记录中发现,你曾有三次逃票的经历。”

听完面试官的话,他不禁懊悔不已。

《白鹿原》中有一段令人十分印象深刻的话:

“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

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

在人世间行走,最明智的处世之道并非是“过于精明”,而是“品德高尚”。

在漫漫长路中,最上乘的处世境界并非是“算计重重”,而是“心安理得”。

人生下半场,别消耗善良,透支福气。

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多做好事,不为恶行。

生活中,积累起一点一点的善心善行,都能为自己求来福祉。

木心说:“真正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

人生下半场,是繁华盛年的崭新起点。

这一时的言行,都时刻影响着你的余生是否能够安稳幸福。

别总是犯糊涂,活得理智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6274.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