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我目睹了一个孩子被羞辱的全过程:请别再这样教育孩子了!

一、目睹孩子在言语批评中变得自卑

高铁上,一幕小剧场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正盯着手机上的动画片看得高兴,脸上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这时,他身边的中年妇女(应该是他妈妈)突然厉声喝道:“都这个岁数了,就知道看动画片,简直丢脸丢到家了!”

我看到男孩脸上顿时没了笑容,整个人缩了缩,像只受惊的乌龟一样不吭声。

“给我,不许看了!”妇女随即一把夺过男孩的手机,“下次让我再看到,手机就扔了!”

男孩只能缩在位子上,脸上满是委屈和怨气。

这一切都出于什么呢?我马上联想到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一系列需求,其中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受到公开批评和侮辱时,自信和自尊就会受到重创。

这位妈妈在公共场合,当着外人的面严厉批评和羞辱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当场“丢脸”,极大打击了男孩的自尊心理。于是,原本开朗的男孩,瞬间变得怏怏不乐、满是自卑。

我不禁陷入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妈妈采取了这样伤害孩子自尊的教养方式?

二、经济贫困导致妈妈在焦虑中伤害孩子自尊

后来听同车的乘客说,那个妇女是男孩的妈妈,她武断专制,要求很高,孩子承受不了。

我注意到这个妈妈衣着朴素,又不停提到生活拮据,以各种理由向男孩要零花钱。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生活贫困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孩子承载了太多期待,母亲也在焦虑中发泄怒气。贫穷限制了母亲的教养能力,她可能缺乏耐心和同理心,也无法给孩子更多心理空间,只能通过批评发泄不满。久而久之,在无意识的口头批评和公开羞辱中,母亲不知不觉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理。

我的一个朋友小红成长在一个贫困家庭。她告诉我,妈妈经常在亲戚面前说她学习差,让她很没面子。久而久之,她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产生了自卑感。

通过这个案例,我更加感受到经济贫困对孩子自尊心的侵蚀作用。身处贫困环境,孩子不仅无法满足物质需求,也很难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富裕家长教养方式与贫困家庭形成强烈对比

反观一些富裕家庭,虽然父母也会批评教导孩子,但更多的是鼓励和开导。在宽裕的物质条件下,他们有更充裕的心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感受被尊重和被爱。

我的一个朋友小李就是成长在富裕家庭。她告诉我,父母从不会在外人面前批评她,就算批评也是采用言语鼓励的方式,让她自觉改正。在父母的爱护下,她逐渐建立了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通常,富裕家长会注重培养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和自信,而不是一味要求外在的功利性成就。他们也更看重孩子的学习进程,而不只注重结果。这样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内心的健康成长。

而贫困家庭由于经济资源匮乏,父母无法像富裕家长那样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于是在焦虑和急功近利中不自觉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自卑等心理问题。

四、经济条件决定教养结果,要推动共同富裕

由此我越发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贫穷会限制父母的教养能力,导致孩子内心的贫瘠。当家庭资源匮乏时,穷养穷,不仅无法满足物质需求,也养不出心理健康、内心坚强的孩子。

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要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只有当每一个家庭都富裕时,每一位父母才能有更充裕的心力去知心待子、关爱孩子。到那时,自卑和畏惧的孩子会少很多,而内心强大和自信的孩子会更多。

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仍需要努力。既要努力工作富裕自己,也要有更多的人关心贫困家庭的孩子。当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帮助,内心的光明就更容易点亮。

诸位家长和读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爱和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当他们都健康快乐成长时,社会定能更加繁荣昌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6531.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