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的最佳解决方法,不是揉腹,不是吃药,而是……

一位朋友问:孩子积食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人建议揉腹;

有人说去药店,买保和丸;

还有人给出了更加详细的应对措施:

  • 如果肉吃多了,就喝点山楂水;
  • 如果饭吃多了,就拿锅巴煮水;
  • 如果面食吃多了,就喝点面汤,利用原汤来化原食。

以上的每一条,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实施起来也不难。

只是这些方法,原本可以统统不要,不要按摩,不要吃药,不要煮这煮那,浪费食材,折腾锅灶。

因为,若想从源头上解决积食,最佳的方法,4个字就可以了:控制饮食。

这4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还是有好多人在这之中“拧巴”着。

什么叫“拧巴”?

既备零食又备药,吃撑了再想办法

一边破坏,一边建设

孩子总是一不留神就吃多,因此有的朋友自然就想着,家里常备点消积化食的药,如此感觉内心安稳些。

从表面看,药物的作用是:

1、帮助孩子消除了积食。

2、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而实际上,孩子积食,本身已经造成了对脾胃的伤害。

在积食的基础上,再“习惯性地”喝汤吃药。运化这些汤药的任务,又依然也还需要通过脾胃来完成,等于是对脾胃的二重伤害。

长期这样做,循环往复,不停损耗脾胃之气,导致脾胃越来越弱,使得其他各种衍生问题也纷至沓来。

我们对待药物的态度,更需要依靠理性,而不是依赖惯性。

从源头解决积食

有这4个办法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控制饮食呢?

1、不饿不吃。那怎么知道孩子到底饿不饿呢?

保持觉知,看懂身体的信息,而不是外界统一的教条的理论,比如:一天三顿,按时按点按量吃饭等。

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判断信息:

①食欲不正常,比平时更想吃东西,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

②舌苔厚腻,白厚或者黄厚的一层在舌头上。

③手脚心比平时热,甚至总出汗。或者肚子烫后背不烫,手心烫手背不烫。

④ 便便很臭,或者放屁特别臭,便便颜色偏深。

⑤ 脸蛋发红,一边偏烫(一般是右边)。

⑥口气臭或者酸臭、腐臭。

⑦睡眠不安,爱翻滚,撅屁 股,趴睡。子时过后满床翻滚,哭闹或磨牙。

注:如果占3条,且有一条非常明显,孩子这时候多半是不饿的,不需要硬吃。

2、吃饭七分饱。常言道: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三分饥,就是七分饱,什么是七分饱呢?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 六分饱:有点饱了,感觉还可以吃一点;
  • 七分饱:吃饱了,感觉可吃可不吃;
  • 八分饱:吃得有点多,胃里满满的。

在七分饱,感觉可吃可不吃的时候,选择停下来,不吃,此时是相对合适的。

3、减少零食的摄入。

有的时候,并非孩子想吃零食,而是家里大人有吃零食的习惯与需求,于是不断地购买,孩子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也受到影响。

4、家里人统一理念。

有位妈妈说,她自己在家照顾孩子时,孩子一般都好好的,但是到了老人那里,她发现老人经常偷偷给孩子吃各种不该吃的。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孩子的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协商沟通,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达成一致。

尽管有的老人比较固执,但有时只要稍微运用一点生活的智慧,事情也不难解决,因为毕竟,大家共同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

控制饮食后,孩子还是会吃多

这是生长发育决定的

家长不必太过紧张

虽然知道从源头上,控制饮食,会减少积食的发生,但大多数时候,孩子依然会吃多。

这很正常,我们要允许它发生。

1、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体需要补充营养物质的增多,孩子的食欲也跟着增强,表现得特别能吃、吃得多。

2、孩子精力旺盛,日常较为活跃。当体能消耗大的时候,饭量也由此变大,吃得较多。

3、还有一部分的孩子,吃多,是因为精神上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吃食上不停地占有,通过食物的满足,来弥补内心的亏空。

这更需要我们放松,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把食物吃到心里。

控制饮食的最终目的

并不是解决积食

而是呵护脾胃的良性循环

解决积食,只是顺带的事儿

现在的人,大多数是这样的:

  • 在室内的时间较多,出门又大多乘车,走路运动的机会较少;
  • 平时动脑思虑得多;
  • 食物丰富,饮食多样;
  • 精神上压力大,有时情志不畅,容易焦虑抑郁。

这些都使得人们的脾胃功能愈发不如以前,变得逐渐虚弱,更加不能很好地运化食物。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控制饮食就是呵护脾胃。

减轻脾胃负担,脾胃负担轻了,运转起来既快速又顺畅,哪里还会出现所谓的积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8185.html

(0)
1523402133@qq.com1523402133@qq.com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