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回了趟老家才明白,见世面到底“见”什么?

每个远嫁的妈妈,都会想带着娃回老家,看看自己的故乡。

我团队的小伙伴CC是泉州人,她给我分享了带娃回老家过年的故事。

她说,有两件事她完全没想到。

一个是她当年拼命学习,只想逃离的这个小地方,据网络宣称,今年春节竟然涌入了近1亿游客(当然这是夸张地说),整得她这个想溜娃的本地人简直插不进去脚。

第二,就是这趟回老家,竟然让她认清了未来养娃的方向,甚至是找到了,像她一样远离家乡去打拼的双职工父母,能给到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以下是她的分享。

01

一点也不喜欢

我的故乡泉州,是个默默无闻的“厉害角色”。

它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今年随着新国风旅游的热潮,更被年轻人亲切地称为——“神仙办事处”。

据记载,这里已经有6000多座宫庙,供奉着500多位神祇……

上面的介绍是我从百度抄来的,30岁以前,我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家乡,拼命读书,拼命考试,拼命工作,努力要逃离。

奇怪的是,我家娃4岁,特别喜欢我的故乡。

他一回到村,暴脾气就不见了, 老家的小伙伴多,零食多,我可以花10块钱,让亲戚家上一年级的小哥哥陪他玩一天;

老家的时间很多,很慢,爷爷会用废弃的木材,用上一整天给他做各种手工的枪啊、火箭和大炮……

但最最值得一说的是,还是泉州的过年,我甚至一度觉得,老泉州人一年到头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从农历腊月开始,每天都有不同的神要祭拜。

龙年这个春节,尤其隆重。政府安排了灯会、非遗鱼灯车巡演……还有时隔20年再次推出的民俗:踩街活动。

安排了众神游街,有热情四溢的拍胸舞、火鼎公婆、泉州南音踢球舞、大摇人、南少林武术等几十项表演,可以说是咱们中国人的“花车”游览了。

泉州拍胸舞,片段来自@剪辑不加班

火鼎公婆,片段来自@剪辑不加班

而这些热闹,通常我就是从电视和短视频里看看,从村里亲朋好友的嘴里听听,觉得,“这有什么嘛”,但今年我30岁了,好像是血脉里的DNA突然觉醒了一样,我决定带娃一起,好好见见世面,看看我的故乡。

02

“妈妈,妈祖是谁?”

我们先去了著名的天后宫,这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的妈祖庙宇。它不仅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球妈祖信仰的重要中心之一。

这里主体建筑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角楼、梳妆楼等等,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也是了解中国海洋文化和闽南民俗的绝佳场所……(这些还是我在百度上找来的)

我在拥挤的人潮里,远远地看着这里的飞檐。

这是我30年来第一次走进这座久负盛名的天后宫,奇怪的是,每一块石雕、每一道木梁,每一面彩绘,都让我觉得莫名的熟悉——我老家的房子屋顶,好像也是这样的。

身边的娃,使劲地拽了拽我的手,问我:妈妈,妈祖是谁。

我很想很想回答他,像这类神仙的故事,像魔法一样,能抓住每个小孩的心啊

但当下,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在天后宫,在妈祖娘娘的注视下掏出手机去读百度知道的词条给娃听,感觉好像怪怪的。

晚上回到村里,娃跑去找外婆,要听妈祖娘娘的故事;整个村子正在忙祭祀的妈妈婆婆们,手里的活一点不停,嘴里却用闽南话和蹩脚的普通话,你一言我一语,热闹滔天地讲起来……

一年级的小哥哥先当翻译,后来干脆喊来了自己的父亲,把我儿子往肩头上一扛,说是带他去看妈祖娘娘显灵,救我们村里落水儿童的地方。

那一整晚,我家娃一直在笑,我却偷偷地湿了眼眶。

03

妈妈和你一起,听簪花的故事

第二天,我们骑着小电驴,去了泉州蟳(xun)埔村。

这个小渔村,因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簪花,而被无数明星追捧,正红得发紫。

还没到村里,街上走着的就全都是头上戴着鲜花的男女老少。

据说,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现在有了400多家簪花店,最低只要40块钱,包含头饰和衣服,就能给你做得漂漂亮亮,让你戴着在这座小城里晃悠上一整天。

我也头顶鲜花地拍了很漂亮的照片,更重要的是,我和娃一起,听了簪花女们的故事。

据说,簪花在当地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儿的女性自幼时起就有蓄发的习惯,到了十一、二岁就将长长的头发盘于脑后,梳成海螺状的圆髻,系上红头绳,再用白玉兰、柚子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环绕一圈戴在脑后,在髻心周围,还要插上几支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

最兴盛的时候,全村妇女们买鲜花的钱都超过了柴米油盐,她们为什么要簪花呢?

有说这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也有人说这是当地敬重妈祖,在妈祖的诞辰,几乎全村的妇女都会簪上最漂亮的鲜花庆祝。

众说纷纭,但大家都会同意的是,簪花早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美丽追求的表达,这里世代以渔业为生,她们用头顶的鲜花,诉说着对家人的祈愿,期待出海打渔的家人平安归来。

除了有满大街的少年少女,我还看到了戴花的蟳埔女们坐在街边开牡蛎,挑着满是海货的担子匆匆走过,她们住在全是由海蛎壳建成的房子里,希望:今生簪花,来世漂亮……

👇🏻这是我在当地拍到的居民,心里想着:每一位簪花女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呢?

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时,我知道娃并不明白什么叫来生,但是他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说,妈妈,簪花女她们好辛苦啊,妈妈,你工作也是这么辛苦么?

回来的时候刚好傍晚,这海边小渔村的傍晚真美啊~

 

04

原来啊,故事就是故乡

娃跟着我们夫妻俩在上海4年了,搬了3次家,说实话,对娃有点愧疚。

每一个生在大城市的孩子都一样,每天只能从客厅玩到卧室,从幼儿园的滑梯玩到小区的滑梯。

4岁的娃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外婆说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这样过,我知道不是我的娃性格古怪,而是我小时候家门从来就不关,门外是自由奔跑的乡野、小河;

我那些家乡的小伙伴从穿开档路就认识到今天,但我的孩子每搬一次家,就要哭着和好朋友告别一次。

此前这一切我都知道,但我只能愧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在这个龙年的春节,我找到了办法: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个新目标,我想变成一个很会很会讲故事的妈妈。

上海的高楼大厦间没有的故乡山水,但妈祖的故事里有,簪花女的故事里有。

那些在我的故乡流传了千百年,村里的每个大妈都能讲的故事里,满满当当都是自由、想象与童年。

我害怕我的孩子长成“空心人”,却无法把故乡那些大自然的山水带到上海,幸而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不管一个泉州人走到哪里,心里有妈祖的故事,那里就是家乡。

我们跑到北京去看长城,跑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看孔雀,跑到新疆广袤的戈壁滩上看月亮,都是在等着有人给我们讲故事。

讲八臂哪吒城的北京故事;讲孔雀公主的版纳故事;讲阿凡提和心爱毛驴的新疆故事……

原来,故事就是故乡。真正的见世面,要先看见自己的根,文化的根。

它能够陪着一个孩子长大,陪着他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让他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害怕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到勇气;做错事情的时候向谁承认错误,站起来继续前进……

05

中国故事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命运。

把“成为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妈妈”这件事列为2024年新目标的我,年后回归工作岗位就遇到了一套好书,就是一苇老师的《中国故事》。

教了大半辈子的语文,为啥要用14年去搜集这些民间故事?就在半个月前,我是完全不会懂的。

但我现在懂了。

当我站在天后宫前,对着这些即将消失在生活中的建筑风格伤感,却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出来时,我是多么需要一个完整动听的故事讲给娃啊!

创作这套书的一苇老师说,自己是在祖父的故事时光中,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和滋养,把她养育成了一个心地纯真的人。

如今,她长大了,成为了教书育人的语文老师,她又为了下一代的孩子花费了十余年时间整理和重述中国民间童话、中华远古神话和古代中国童话。

凡滋养过自己的,必然会想用它来滋养孩子,作为一个妈妈可太懂这种感觉了!

所以,从开始找适合讲给孩子听的中国故事书,我就在网上浏览了几个晚上,在听到一苇老师的故事后,决定就选它了。

那里面有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各种神奇的《神仙的故事》,我能讲牛郎织女和田螺姑娘,迫切想要陪娃读更多更多;

还有讲述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和质朴德行的《普通人的故事》,还有我不甚了解的有《智者和愚人》、《动物的故事》、《宝物的故事》。

一苇老师说,在创造这套书的十几年中,除了查找资料和到处走访,她还把每一篇故事讲给儿子听,如果儿子喜欢,再拿到教室给班上的孩子讲。

原来,在我之前,她为了“成为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妈妈”付出了那么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869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