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

家长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会报一些辅导班帮助孩子学习,有些父母甚至24小时监管,将孩子圈养在家里。

但是好的教育绝对不是一味地去死读书、读死书,应该让孩子们增加社会实践,看看广阔的世界,有更多的身体和心灵体验。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耗时42年,做了6000人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长大后难以适应新环境跟小时候一天到晚待在家里有很大的关系。

长大后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大多是那些经常在户外玩耍的孩子。

在假期里面,如果养废一个孩子,就让他一直待在家里。

 

圈养在家的危险

并不比房门外面的要低

为人父母之后,我们变得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总是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有被害妄想症。

有些家长索性将孩子关在家里面,但是禁锢孩子真的就是完美地保护吗?

有心理专家曾经指出:经常被限制自由,关在家里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究其根本,人类是属于群居动物,活动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是巨大的,经常被禁锢的孩子与人的接触减少,社交能力会变差。

同时,当一个人情绪得不到排解和释放,会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特征,更有严重者还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甚至会给孩子一部手机,追剧、网上冲浪、打游戏……

然而当孩子沉迷游戏,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受到的身心伤害会更高。

简而言之,该有的外出活动,家长不应该限制,将孩子圈养在家,并不是保护孩子最明智的选择。

生活处处是教育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曾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每一次新的感受和体验会使得我们的神经元变得更加强大。

丰富的体验,对于孩子的感官刺激会更加强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用的。

我朋友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这块就做得比较棒,他会不定时的带孩子去旅行,感受一些当下的新鲜事物。

几次下来之后,孩子将课本上面的知识更好的和现实环境融汇贯通起来,而且在行程安排中,孩子会自己学会做计划,也会自己照顾自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人生处处是风景,生活处处是教育。

暑假里面,小志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带孩子去这3个地方。

这些地方可以去

天然的游乐场——大自然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假期嘛?约上三五好友上山采摘果实、在草坪上打滚释放天性,现在孩子们放假了,假期最满的行程就是学习。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叫做自然缺失症,指现如今当代儿童与大自然比较隔绝,长时间保持割裂的状态会使得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

儿童会对自然的认知匮乏,不在尊重自然,对食物也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缺乏在大自然中放松的体验,会导致压力过大、注意力涣散、抗挫力差等现象,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更加容易迷失自己。

趁着暑假,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吧!

哪怕只是静听河流,感受花香,也可以使孩子发现新天地,还能促进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强身健体的好去处——运动场

有家长反馈,暑假已将过半,可是孩子的暑假作业还没过半,在家的孩子就别提他能专注学习了,心思都在家里的吃吃喝喝上面。

既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小志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去室外运动。

《运动改变大脑》一书中曾写到:“对于注意力障碍的最好方法,就是给孩子制定周密的运动计划。”

运动会促进人体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使孩子专注力更强,学得快记得牢。

运动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能锻炼孩子坚持不懈的韧性,丰富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终身都是极其有益的。

博古览今的学习课堂——博物馆

博物馆里面有很多老物件,还蕴藏着久远的人类文明,他是孩子直观感受历史、文化的最佳途径。

置身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孩子沉浸其中,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就会迸发出对新鲜知识渴望的无限兴趣。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曾建议:

“带孩子多‘泡’在科技馆里,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会把学习当作是件很有趣的事。”

现在就带孩子就近走进博物馆吧!

假期了,带上孩子尽情的拥抱大自然。听风、赏雨、看花戏水,感受自然的灵动与生命力。

我们的孩子来源于自然,更应该在大自然里面长出强壮的枝芽。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所到之处皆有真知。

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走出房门、亲近自然、感受生命,汲取营养,见更广阔的天地。

有了充沛的心灵,所有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524.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