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才明白这三件事是人生的关键。

“坎坎实实话”,父母离世,虽是生命自然法则,却往往给儿女们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在那痛失至亲的阴霾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一些人生的关键道理。前车之鉴昭昭在目,我们应当及时反思和汲取,为自己的生命指明前行的方向。

三件事一:生命短暂渺小,应当好好珍惜眼下

“人生若梦一场,了无牵挂了无挂”。每个人都应当为至亲离世而感到惋惜和震撼,因为这正是生命短暂和渺小的最好注脚。

在父母健在时,我们往往被世俗的烦扰所缚,忽视了与他们相处的时光。上有工作、下有妻儿、外有交际应酬,使我们匆匆忙忙,疲于奔命。见到父母时,也是敷衍了事,不曾好好尽孝心,令他们感到欣慰。

直到他们离世那一刻,我们才如梦方醒。曾经温暖的家园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空留下满目疮痍的孤寂感。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无情地从指缝间溜走了,真是”青青子矜,悠悠我衰”。

生命的短暂和渺小,顷刻间就如露亦可tellingually消逝。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好好地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对待自己,而不是在歉疚和遗憾中虚度年华。只有从现在做起,认真活好每一天,把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交到满意,才不会令生命的意义蹉跎。

三件事二:家人至亲,断不可等闲视之

“为人子,孝为先务。”家庭和睦、亲情融洽,乃是人生幸福之所在。然而,父母的离世却让我们猛然发现,原来一味固步自封,疏于联系,反而是在亲手毁坏这份至亲至疼的情谊。

常言道:”有家归不归?无家恨归无处归。”一个人走上社会,不论在外如何机关算尽,最终都会被骨肉亲情所吸引,回到最初的家园。可是等到父母离开人世,那个温暖的港湾再也找不到了。

骨肉亲情断不可等闲视之。父母作为最直系的亲人,应当给予最大的恩爱。多少人临终前的遗憾,就是没能好好孝顺父母,没能与亲人多说几句心里话,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所以,我们应当及时行动。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时常探望问候,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即使在外奔波劳碌,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与父母保持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只有这样,才不会将后悔和遗憾留到生命的终点。

三件事三:应当修身律己,立足于自身本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无非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唯有立身行己,才能在社会大潮中砥柱中流,不被浮沉所困。

父母离世后,我们才能痛下决心要正己立身。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后的精神支柱,失去了这份精神支柱,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来站稳脚跟,而不是随波逐流。

修身立命,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时时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仁义礼智信的基本要求。处理好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对自身加以约束,是根本所在。

“脱去旧我,重塑新我”,也正是修身之道的具体体现。父母离世的悲痛给了我们一个警醒,人生如此短暂,我们更应该努力将有限的时光过得饱满而有意义。唯有扬弃陋习、坚持美德操守,方能最终实现心灵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否则,如同一棵无根的树木,只能在世间飘荡,最终被遗忘。而一旦立足于本分,好好修明自身品德,才能成为耀眼的存在,活出精彩的人生。

古语有云:”死而无悔,是谓明哲。”我们的父母在人世间尽了最大的本分,临终也必然是无憾而去。作为他们的后代,却须承继先驱志业,行孝子仁人自牧之实。待到游冥之时,亦应如磐如赫之石,堪说明哲。

总的来说,生命的无常和渺小,勾勒出我们应当好好珍惜眼下;而失去至亲,则警醒我们不该对待家人亲朋的关系掉以轻心;最后,更是提醒我们要尽自己应尽的本分,修身律己,方不负这一生。

这三件事正是人生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时刻牢记。只有如此,才不会到最后悔恨交加、有负先辈的期望。每个人总有一死,但贵在死而无憾,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766.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