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提醒:烧香时,一定要说这两个字

香火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烧香时虔诚祈祷是基本要求,但除此之外,我们的老祖宗更是留下了一个烧香必说的口诀——”焚香二字”。只有诵读这两个字,香火才不致被辱,方能通体安心。那么,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又蕴含着何种深意?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须开”敬”字诀

想要香火通灵,首先就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所以烧香必说的第一个字就是”敬”。只有敬天敬地敬鬼神,我们的祷告才不会被视为不敬。

古时有一户疯狂敛财的财主,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每到烧香时,他总是不怀敬意,胡乱焚香扔向佛龛。有一次,财主甚至将香头直接砸向佛像。不久,财主就遭了横祸,家道中落,亲朋好友无一存活。最终孤苦伶仃地死去。

老祖宗看透了这个哀恸的根源:缺乏”敬”字诀。一个人若是丧失了基本的敬畏之心,不但不会被上天眷顾,反而会遭到天谴。相反,怀着谦卑而敬畏的心去烧香,必定会受到天地灵鬼的眷顾。

二、须尽”德”字心

“德”就是善良正直的品德,足以感化天地鬼神。只有心地纯善,我们才能期盼获得上苍的护佑和回应。所以烧香必说的第二个字就是”德”了。

古时有一位做和尚的晚辈,缺少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经常贪图私利,骗取信徒的香火钱财。后来,他禀性难移,居然将佛堂内外的一切都贪得无厌。

终于有一日,和尚正在殿内焚香时,香火未燃之前便遭雷击,当场便毙了命。显然,这是因为他丧德无耻,不配与天地对话而遭了天谴。

相反,具有良善品行的人,去烧香必定会受到上苍的护祐。明朝时就有这样一个济世好人,曾在晚年时外出经商,结果在山中走失,穷困潦倒到了不行。无计可施时,他就虔诚地焚起手中仅剩的一根香,默默祈祷。没想到就在这一瞬间,突然落下一道神光,竟然指引出了一条返家的路。

三、敬”德”并重方有灵

事实上,”敬”与”德”是我们祖先提供给普通百姓最宝贵的两个字。一个人要想获得天佑地眷,光有”敬”字是不够的,还须对照”德”字练习内在品行。只有把这两者合而为一,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最终产生奇迹。

左宗棠曾有一次远涉重洋,跋涉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就在万分艰险时,左宗棠竟想起了家乡的僧人教导:”祷告香火亲和无间,敬德并重方有灵。”于是,他立刻虔心焚香祈祷,竟然迎来了久违的晴天。

还有四川一户普通农家,祖上便遵从了”敬德并重”的教诲。每逢烧香之时,他们都虔诚燃香,同时也时刻惦记着为善积德。就这样,靠着一份虔诚和一颗善良的心,这户普通人家居然也时常获得天佑神助。

看来,我们的祖先早已将宗教智慧浓缩到了这两个字里。要想香火灵通,光靠外在的”敬”是不够的,还须怀着纯善的内心”德行”。只有把内外合一,恪守”敬德并重”的训诫,普通百姓也就能时时获得上天的庇护,逐渐走向人生的彼岸。

四、敬重”德”香自然馨香

老祖宗留下的这两个字,不仅适用于宗教仪式,同时也是教育后人从善向上的最高指导原则。坚守”敬德”,我们就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修身养性,祛除习气,最终成就高尚品德。

东汉时,曾有一仆从家世代供职于国家官员家中。有一天,这仆从的老母过世了,临终嘱咐一定要按照先祖的吩咐好好敬奉”敬德二字”。于是,仆从不远千里地从京城赶回老家,哀恸地烧起最后一炷香,虔诚地叩拜磕头,嘴里诵读着”敬德二字”。

就在这瞬间,香烟忽然从白转紫,缓缓从香炉飘出来,弥漫开来。不但如此,整个房间里也顿时充满了阵阵馨香,久久不散。显然,此香非同小可,来自于仆从对”敬德二字”的虔诚奉行。

五、守住本心永享昌盛

“念好人干恶事,必遭报应。”守住”敬德”二字,就是在珍惜我们的本心。若是离弃了这份本心,香火不通,家道也难免就此中落。

南宋时有一家瑞,祖上守住了”敬德”二字的教导,故而家族香火一直很旺,代代兴旺发达。可惜随着时间推移,后人丧失了这份敬重天地神明的基本品性,屡屡贪图不义之财,甚至伤天害理。很快,这家人就遭了劫数,家道从盛极一时到衰败凋零,几百年的香火也就此断了根。

反观守住了”敬德”二字的善良之家,必定会家道兴隆、源远流长。泰国有一家从不离弃这份品性的富户,在他们家里供奉的是一尊观世音菩萨。只要一有什么重大事情,家中人必定要恪守祖训,虔诚诵读”敬德二字”方可求签问卦。就这样,他们家几百年来香火不绝,富贵也一直绵延不断直到今日。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如此看重”敬德”二字,并视为烧香必须遵守的教诲。这两个字不仅是与天地沟通的基本要求,更蕴含了修身养性的深远指导意义。只有时刻谨记这两个字,并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真正受到上天的护佑,世世代代昌盛安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729.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