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研究生,被海淀小学生“吊打”:看完才知道“拼爹妈”现象,有多残酷

在北京这个教育大市场,上层家庭”拼爹妈”培养子女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而海淀区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地,更是”拼爹妈”的高发区。为了教育子女,这里颇多家长不惜重金,聘请贵族式的”一对一”个性化家教,甚至不惜连累家人一同加入陪同陪读的行列。不过,连清华研究生都被小学生”吊打”,这种高强度的”拼爹妈”方式,究竟有多可怕?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残酷教育现实呢?

一、清华研究生面临被吊打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清华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王同学为了挣钱,暑假期间在一家培训机构做数学家教,教授的正是小学数学。他本人学有专攻,又加上在清华读书的教育背景,所以理应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可是谁曾想,他的学生却是一名在海淀念六年级的小学生张小朋友。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张小朋友即便学习再好,受教育程度再高,理论上也很难凌驾于一名清华研究生之上。可就在家教课上,出乎意料的一幕却是发生了。

王同学发现,不仅他教的内容张小朋友全都了然于胸,而且连自己都未曾涉及的更高难度内容,这个小学生也都已通晓,甚至可以反过来对他进行解释诠释。遇到疑难问题更是轻车熟路,对答如流直让人瞠目结舌。

面对这么一个”天纵奇才”式的后生晚辈,王同学一下子难免有些手足无措,心理上也感到了极大压力和打击。他不由自卑起来,甚至觉得丢尽了一个清华研究生的颜面。

二、一窥”拼爹妈”教育方式

事后,王同学向张小朋友的母亲一探究竟,才得知孩子真正接受的是怎样一种”拼爹妈”程度的培养教育模式。

原来张小朋友的家境十分殷实,父母事业都很有成就。从孩子出生后,他们就为孩子辞掉了工作。父母俩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为此,他们斥巨资聘请了长期的一对一上门个人家教,而且专门从事数学方向的培养。

这样的”私人家教”并不是寻常的补习那么简单。张小朋友从六岁起,就由这名专门的数学家教排满了一日三餐的作息时间表,吃饭、睡觉、如厕乃至玩乐时间,全部都按照家教设定的教学计划走。连大小便时间都要控制在合理范畴,以免耽误学习进度。

除了家教,张小朋友的父母自身也是数学功底出众的人才。他们每天都要亲自同孩子进行双向”反刍”式学习。也就是说,不仅家教要从上往下进行教学,孩子学习后还要向父母进行上下交互式的”复习、交流和提问”。

更为罕见的是,张小朋友的家人,包括外婆、阿姨等亲戚都被动员参与进来。全家总动员式地为孩子创造了一个”高压学习环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他的学习来进行全方位服务。

三、昔日教育也曾如此”拼命”

听完张小朋友的真实家庭教育状况后,王同学不由为之心有余悸。但事实上这种高压式拼命教育并非新鲜事物,在古代社会就有过先例。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叫做”家学”。所谓”家学”,就是各家族中长期世袭的家教私塾,专门传授家族学问或技艺,养育接班人。

在封建时代,诸多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家学。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是在”东坡家学”中学习经书礼芬,一路披荆斩棘。曾国藩也是”曾家学”出身,勤奋刻苦,从小酷爱习武。

这种家学教育注重家族文化传承,因而往往非常严格和严酷。孩子们无论天赋如何,都必须被掺入式地灌输。期间孩子们吃住都在家学,与外界失去联系,只有刻苦求学。有的甚至还奉行严厉的师生或长幼打骂惩戒制度。

很明显,像张小朋友这种现代版的高压教育就与古代”家学”不无渊源。只不过现代社会因为注重人权,不能再采用那种严酷到残暴的手段,而是变种成了更加人性温存的做法罢了。

四、社会教育导向带来”拼命”

然而,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教育方式本身有多”拼命”和高压,而是现状下的社会导向和社会环境使然。在今天,人们普遍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获得优渥的地位和发展机会。而现实中越来越少的资源和机会,却正在推动家长”拼命教育”。

在张小朋友所在的海淀区,教育资源向来就非常匮乏。这里汇聚着大量精英人群、重点中学和名校。每一个家庭为了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就不得不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拼命奋斗。于是就产生了”遍地是高分”、”高分无用”的尴尬局面。

这些问题愈演愈烈,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环节的升级。原有的一般培训补习已经远远不够,家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以赴,以求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占据优势地位。这其中就包括了张小朋友这种极端的”全家拼命”模式。

教育者和家长为何如此拼命以赴?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的。只要教育资源分布合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或许家长们就不会如此拼命地为孩子操劳了。

五、拼爹妈教育现象的危害

在这种”拼命”背景下,像张小朋友这样被动接受高强度教育培养的孩子虽然已经展露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但同时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身心创伤。

首先,孩子们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童年。他们生活的全部只有学习,其他的一切爱好、兴趣和健康习惯通通被剥夺。童真童趣无处可寄,只能每天重复枯燥乏味的复习功课。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会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发展也会畸形。

其次,这种极端拼命也让孩子们很难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主见。他们从小就被动接受外界的单向输入,缺少自我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等到孩子们真正长大独立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就会大打折扣。

再者,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到恐惧和紧张。他们总是生怕自己学习跟不上进度,担心贵为”被拼爹妈的孩子”却没有好成绩及格答卷。这种持续的焦虑和恐慌,会让孩子们的内心遭受创伤,甚至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最重要的是,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极致的教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无论是金钱开支还是亲情投资,都透支了大量家庭资源。一旦孩子最终没能如愿以偿,整个家庭遭受的打击将不堪设想。

所以,这种高压”拼爹妈”式教育方式绝不是一剂治本之良方。它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最终伤害的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未来,我们更应该反思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性的根源,从而避免这种病态的”拼命”现象继续蔓延开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841.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