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迷茫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困惑,对当下也感到彷徨。这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古代大文豪苏轼就曾反复探讨过这个终极命题。从他的眼中,我们或许能探寻到一些生活的真理和出路。

一、漂泊与婉约中的大智慧

一个人能有多少分寸,关键就在于他内心能容纳多少委屈与修养。苏轼一生颇多际遇磨难,他是怎样化解这些坎坷的呢?他的态度也许恰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很多人追求富贵荣华,殊不知这种纸醉金迷会让人迷失方向,从而贻误大节。苏轼便深有体会。他早年间曾被权贵所赏识,获得了太守之职。可转眼间,朝局更迭,这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但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是淡然自若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后来,苏轼又因言过其实而被贬官黄州。在这个充斥着蛇蝎美人、阿谀奸佞的所在,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旧保持着与世无争的冷静态度。就这般潇潇洒洒,在罢黜书囚中淡然安详、泰然处之。

人生的际遇其实就像潮汐一般,充沛与萧索往往转瞬即逝。昨天的富贵或许就是今日的贫贱。唯有视物如云,才能在大浪汹涌的生活长河中超然物外。这正是苏轼崇尚的一种生活智慧,即不与名利争锋,避其锐气,也不与世俗过于纠缠。

正因为有着这分从容淡定的修养,苏轼才能在几番的漂泊与贬谪中依旧保持着婉约文雅的生活情怀,用诗词歌赋暇来消遣了一生。于是,即便是遭人诽谤也足以轻描淡写,即便是受人怠慢亦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这种豁达之风确实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二、生死自在中的无憾意志

人生自古不过是一梦,生死相续之间,苏轼一向视为生命法则的游戏。他对死亡并无任何恐惧和苟且,只希望一旦我生有涯,便了无遗憾。

正是凭借这一点,苏轼才能在黄州累累遭受诬陷和围攻之时依然从容镇定。他洞见到了一切人生悲欢的无常、无定,唯有应时而走,归德去矣。这种豁达心态,正是继往开来的生活技巧。

晚年的苏轼更是提了个醒儿的口号,让亲朋好友们行住坐卧都学着准备随时了生无憾。他无时无刻不在提点身边的人,警醒着我们对生命的珍惜。于是真有人对苏轼说:”您似乎什么都看淡了,只有生死二字最为看重。”

人固无产于无,终有一死。正是苏轼这种无常的生命观,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脱。有一年他曾心中憋气将死,临终理智清醒,豪感万千地对亲友说:活着焉知生死,死了方知生时。这种探究生死的虚怀的心态,即使留给了死亡一身解数,也决不能如理性人所想般苟延残喘,做任何自暴自弃之事。此乃进德修身的胜境。

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苏轼的回答是珍惜生命、了无憾缺,最终归得安然。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卑微,都不足以撼动这份生命意志。这也正是苏轼对人生意义的最高解读。

三、工于勤矻崇尚广博

虽说活着要游戏人生,但苏轼决不是一味放荡的主张者。他热爱工作,勤矻于学,执着而精进,认为这才是人生最应该追求的价值所在。

很多人以为苏轼身为文人只懂装模作样。其实他才是真正广博的才子。他不光勤勉于医术、技艺,更对诗书有着精深的学习。早年间便已窥伺天文,并洞见幖言天文历象,探讨行星运行。在政治、经济乃至农牧等实务操作上也颇有见地。

稍年长时,苏轼游学访友,数年后考中进士,从而开始了传奇一般的政治仕途。他擅长制作材木家具,善于精工营建,也颇有小说创作的天赋,著有《夫人书》等佳作。正所谓学贯中西,才气横溢,可见苏轼对学问工作孜孜以求的一贯执着。

后来虽然遭受了贬谪打击,但他毫不气馁,更是将治学视为生命的精神寄托。在黄州度过的十九载里,他把四万余言的《东坡志林》酝酿出来,也在与朋友沿河游历间创作诗词,不让游手好闲。就这样,既是修行身心,亦是以知识武装内在的精神力量。

所以按照苏轼的看法,活着就是要把有限时间的生命延续到学习和运用知识上去。即便是在荒僻陌路上也要”诗书好理性,细问人家事”。因为只有汇通博大的学养和知识,人生才会变得精彩。我们不应将精力浪费在名利上,而要将生命精华凝聚到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当中。

四、精神自由中的大无畏

精神的自由,可谓是苏轼一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生活真谛。正所谓”志在四方,虽被埋没,可不朽矣”。刀剑威逼利诱,丝毫不能动摇他洒脱文雅的坦荡心胸。

生活中有种种形形色色的恐惧和威胁,内心罪疚感、名利债务、亲朋打击,这些都是束缚我们精神自由的绳索。苏轼一生矢志不移地反对这一切,宁为玄者也不屈服于俗人。

有人说苏轼从来就不过是一位托生乡里的落第秀才罢了。但他宁愿”与汝伊人抱怡园,托身乡里卤莽间”,也不肯沾染一丁点铭刻了名利的炎凉。即便是失意时,他也只是回到乡间寺庙,优游书斋,读书作赋,怡然安乐。

人生的意义,其实就在于这份胸怀坦荡的精神自由。只要不被世间形形色色的琐碎束缚了心灵,哪怕是沦落为寒门书生,也同样过着意味非凡的日子。这大概就是苏轼对”为了什么活着”这个命题的最高注解了。

苏轼一生大智若愚,却不失为率真天成之人。活着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权力富贵之中,而是要以恰如其分的豁达胸襟游戏生命,既不耽误大节,也不为小事所牵制。唯有保持精神自由,心灵便永不受辖,人生亦能恬淡如常了。

五、慢活质朴中的清欣无染

追随苏轼人生足迹不难发现,他对物质享受是相当简朴的。与其锱铢必较地追求名利达官至富,不如闲居佳处,怡然自乐。这种朴素生活,正是苏轼活着的最大乐趣所在。

比如,在苏州定园之时,苏轼就过着隐逸自在的日子。他晨兴夜寐,只赏析花木鸟鱼,日日淡然。园中稀松常为佳构,生活质朴而又不失优游乐趣。就连他的寝室,也只是粗床硬枕一应而已。

又比如他在黄州时,便游历名山胜水,乘桴浮于湖间。尔后还在湖上修了一小村舍,专为静修写诗、喻古做赋,日月如梭,寂然逍遥,这般与世无争。虽曾风餐露宿过几度被缚,但苏轼始终乐在其中,超然物外,自得其乐。

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什么?或许苏轼就是希望过着如此简朴的日子,远离尘世纷扰,轻松恬淡。耳根一身的清福,才是生存的大智若愚,与静心观天地的极致之道不谋而合。

从这里不难看出,生活其实无关贪欲或纷争,而是要静心恬淡地甘于清贫,学会清欣无染。只有摒弃外物诱惑,坦然自得才是人生至高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追求精神自由时,必须通达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以如果你也想体会生活的精妙之处,那就请如苏轼一般,远离功名利禄的是非场,披蓑卧雪、云深不知处,去过些云淡风轻的生活吧。生命虽然短短几载,倘若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自然就会精彩无比,乐于其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85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