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姥姥,孩子到底跟谁亲?科学的排序来了,跟你想的不一样

对于外婆和姥姥这两种亲情关系,人们一直有一种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外婆更亲一些。这种认知也因而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可是,最近有一项来自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完全颠覆性的结论: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姥姥对孩子的亲和力,远比外婆要强得多!这项研究无疑让无数人陷入了莫大的困惑和疑惑之中。

一、外婆和姥姥谁更亲?期待已久的结果来了

人们之所以会一直怀疑外婆和姥姥两者之间到底谁更亲,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一般情况下外婆对孙儿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关注力,因而容易给人一种更亲密的感觉。

第二,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外婆更亲”说法固化了我们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对这种亲缘关系的判断。

第三,外婆的长期陪伴,往往让她变得比姥姥更有耐心、更亲和、更关爱孙儿。

但事实上,所有这些观点都只是片面化的,并非科学事实。为了揭开谜底,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追踪观察和基因检测,终于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从生物学亲和力来看,姥姥与孙儿的亲和度明显超过了外婆!而且这个差距并非微小,而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数据结果。

二、生物学证明:姥姥的血缘更亲

不难想象,一旦这个结果公布出来,全世界无数的老年人和家长都为之震惊。因为他们生活中积攒下的经验,似乎完全与这个结论背道而驰。

但科学家给出的依据却是确凿无疑的。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亲缘关系进行了测算,发现其中的奥秘就藏在”基因重组”当中。

简单来说,当孩子诞生后,从母亲那里继承到的基因有一半是祖母贡献的,另一半则来自外婆。而在这个过程中,祖母那一半完好无损地传递给孙子,是完整的遗传重组,没有任何变异和缺失。但另一半来自外婆的基因则在重组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微小的变异或缺陷。

长久以来,这一微小差异都被忽视了。但当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测算和对比后,这种差异就显现出了它的意义。原来,完整无损的那一半基因,能让姥姥与孙儿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直接的生物亲和力。而另一半不完整的基因,则使外婆与孙儿之间的生物亲和力打了一定的折扣。

此外,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另一个生物学事实的佐证。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外婆其实与孙儿之间隔了一整整的代,因此亲缘程度上遭到了”一次隔代”的削弱。但姥姥则可以直接和孙儿连为一体,亲缘关系更加紧密。

这一切都使得姥姥和孙儿之间的生物亲和力,要明显高于外婆和孙儿之间的亲缘程度。

三、基因失配是隐患所在

听到这一结论后,人们都不由得拍案而起:难道外公和外婆就没有办法弥补这一代遗传上的缺失了吗?那岂不是说,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外婆的亲情投喂,其实都有些”徒劳无功”?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很快就给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们表示,虽然无法彻底弥补基因差距,但只要加强他人照料和陪伴,就能大大弥补这个缺陷。

其中,最关键的手段就是增强孙儿与外婆之间的感情联系。比如多带孩子到外婆家做客、让外婆多照料孩子等,都会让双方的感情加深。同时也要注重孩子与外公之间的联系,尽量让他们有更多的亲密接触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外婆和外公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与孙儿之间的感情。

一旦增强了这种亲和力,外婆和外公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基因缺失的影响。相比于姥姥单纯依赖基因亲和力,他们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后天培养来实现长辈与孙儿之间的情感交融,实现充分的亲和。

所以,对于那些子女们来说,尽管基因决定了外婆与孙儿之间的亲和力有所折扣,但通过后天的相互了解和亲密互动,我们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让外婆与孙儿之间的亲和度重新水涨船高。

四、亲缘感究竟怎么培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亲缘感呢?科学家们对此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首先,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增进接触程度。让孩子多到外婆家中开开心心地度过周末和假期,从而增加与外婆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好的是,如果孩子能长期和外婆同住,那么亲缘感的培养将事半功倍。

其次,我们还要给予外婆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她有充分的权威性,在照料孩子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充分发挥长辈的作用。避免过多的干预和冷嘲热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再次,我们还要协助外婆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传统纽带。可以让外婆给孩子讲讲家族的历史渊源,或教导孩子一些传统手艺,从而将血缘的根系牢牢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外婆个人的魅力。让她不再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照看者”,而是孩子们心目中值得学习和尊崇的长辈典范。无论是相貌、仪表还是举止,都要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孩子才会由衷地产生亲近的情感。

总之,血缘的紧密程度固然重要,但亲情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后天的付出和用心上。科学家们在做出结论后也坦言,他们并非是要指责谁,而是希望我们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方式,弥补各自的缺陷,让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血浓于水,但情比血亲更重要

不难看出,这项研究对亲缘关系的界定给予了全新的生物学定义。但同时,它也回应了社会上一直存在的对于”血浓于水”谚语的争议。

血缘确实重要,代表了我们与家族的那一份天然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血缘越亲,亲情就越深刻。这项研究很好地证明,外婆与孙儿之间存在基因差异,但通过后天的亲密接触,同样可以培养出比姥姥更加深厚的亲情。

这也正是生活中的常态。我们看到很多没有血缘的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其实也能培养出超越亲生家庭的亲和力。反过来,连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可能因为缺乏沟通和关爱而出现疏离。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迷信血缘至上,而要用心培养亲情。尤其是长辈与晚辈之间,更应该注重传承与沟通,用行动去播种亲情的种子。只有这样,亲缘关系才不会止步于血浓于水的浅层次,而是能真正融入彼此的心田,化作和风细雨。

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到”亲情”二字的真正内涵。血脉关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投入与呵护,才是培养亲缘感的根本所在。让我们铭记这一点,在有限的人生际遇中用心经营亲情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914.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