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谁跟孩子更亲?科学排序是这样的,很有道理

作为孩子们呱呱坠地的时候第一批见到的长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无疑是最亲密的存在了。他们不但见证了孩子们的诞生,更是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了无私的关爱和呵护。

可是您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在这些慈祥的长辈之中,到底谁与孩子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呢?您是否认为,同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吧?

其实,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同样是长辈和孩子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但爷爷奶奶与孩子的亲缘程度,要高于姥爷姥姥。这种差异虽然微小,却是有科学根据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血缘亲缘的科学解释

首先,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血缘亲缘的基本科学概念。所谓血缘亲缘,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生物个体之间基于遗传因子的亲缘关系程度。判断这种亲缘关系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两个个体所分享的基因有多少。

越是接近的血缘亲缘关系,两个个体之间所共享的基因组成就越多。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共享了一半的基因组成,所以血缘关系就最为亲密。再比如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由于同源于双亲,他们也共同分享了约一半的基因。

而到了曾祖父母与曾孙子女这一代,所分享的基因数量又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随着代际的递进,血缘亲缘关系会越来越淡漠的根源所在。

理解了这个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与孩子们的血缘亲缘关系差异了。

小课堂:曾祖父母与孙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爷姥姥,在孩子们那里都是曾祖父母的辈分。

按照遗传学的理论,我们与曾祖父母那一代所分享的基因数量约为1/8。也就是说,孩子们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平均只有1/8的基因是相同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代沟的原因。需要知道,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都是隔了两代人与孩子们产生血缘关系。中间多了一层父母这个环节,所以他们与孙辈之间的基因渐行渐远了。

但是,即便同为曾祖父母这一辈分,爷爷奶奶与孩子的亲缘程度,要高于姥爷姥姥一些。其中的科学道理,就需要追溯到父母这一层的基因传递了。

父母基因的传递路径

我们知道,爷爷奶奶即孩子的外公外婆,他们之所以能够与孩子产生血缘关系,是因为他们先与孩子的父母亲一辈传递了基因。

父母将自己的一半基因传递给了孩子,而这一半基因中,又有一半是来自于外公外婆的。换句话说,孩子们身上约有1/4的基因是直接由爷爷奶奶贡献的。

而姥爷姥姥这一侧呢?他们与孩子的亲缘关系则需要多走一步。孩子们先要从父母那里继承一半基因,而这一半基因中,又只有1/4是父母那一代从姥姥姥爷处遗传而来。

所以从数据上看,孩子们与爷爷奶奶平均共享了约1/4的基因,而与姥爷姥姥则只有约1/8的基因组成相同。前者的亲缘程度明显要高于后者。

您是否已经理解这个科学道理了呢?简单地说,爷爷奶奶属于孩子的直系曾祖辈,而姥爷姥姥则是旁系曾祖辈。自然在基因上,直系血亲的亲缘程度就要高于旁系血亲了。

家系亲缘关系的权重级别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或许会觉得这种基因差异微乎其微,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在家族亲缘关系的权重级别中,它是有较大意义的。

我们可以将家族血亲划分为三大级别:近亲、远亲和旁亲三类。它们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就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等级。

所谓近亲,主要指的是父母和孩子这一级别的直系血亲关系。双方的基因相似度最高,为1/2。属于最最亲密的一级亲属,两代人之间的基因传递也最为直接。

而远亲,则是指祖辈和孙辈这一级别的血亲关系。由于隔了一代人,所以基因相似度就只有1/4了。亲缘关系上比近亲疏远了很多,但毕竟也属于直系血亲,还是很亲近的存在。

到了旁亲这一级别,基因相似度已经下降到1/8左右了。这就包括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这一辈的曾祖辈,基因距离已是比较疏远的了。但由于仍有血缘渊源,所以又不算完全的”外人”。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即便属于同一级别的旁亲,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仍是有差异的。前者与孩子共享1/4的基因,而后者则只有1/8,这就决定了更近一层的亲缘关系。

或许您会说了,同为曾祖辈,这点点基因差异应该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但从家族亲缘关系的权重级别看,差别可是很明显的!

基因携带与表型表达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血缘亲缘关系并非只是简单加总基因含量那么简单。我们与长辈们共享的基因组成,除了决定了彼此的亲缘程度之外,还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产生作用。

那就是基因携带和表型表达。简单来说,不同亲属之间基因相似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到这些基因在孩子身上的表达效果。

就拿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来说好了。由于他们之间共享了1/4的基因,在这些基因当中或许就包含了一些极为重要的功能性基因。比如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影响体质特征的基因等等。

通过亲代的基因表达,这部分关键的基因携带到孩子们身上,自然也就会在孩子的成长特征上产生更直接的影响。比如一些相似的体质特征、生理特点等等。

而与姥爷姥姥之间,虽然也有基因的传递,但共享的基因数量要少于爷爷奶奶那一侧。所以,这些基因在孩子身上表达出来的特征影响,也就会相对较弱一些了。

生物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在亲缘关系较为密切的个体之间,会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在孩子身上发现类似父母的某些特点,而与祖辈之间的相似性就较弱了。

这也是全面解释爷爷奶奶与孩子之间亲缘关系较为特殊的另一个原因了。因为祖孙两代存在直接的基因传递通道,所以在基因携带与遗传表型这一领域,爷爷奶奶相较于姥爷姥姥而言就处于一个更为优势的地位。

心理亲和力的天然差异

最后,别忘了我们还要考虑到心理层面上的亲和力差异。由于基因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心理归属感的。

这种归属感往往又与血缘亲缘关系密切相关。我们对于与自己血缘更近的亲属,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更为亲近的心理感受和安全感。

譬如孩子们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会比和姥爷姥姥相处时感到更加自在和亲切。因为在基因层面上,他们就与外公外婆有着更为密切的血缘渊源。

虽然孩子们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但这种潜在的心理亲和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它让我们在认知层面,就更容易将情感寄予于血缘关系更近的亲人身上。

因此,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或许就会对爷爷奶奶这一辈产生更多的依恋和亲昵感了。而即便是在成年之后,对于长辈来说,外公外婆的那一辈人也依旧会被视为最为至亲的存在。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无论是基因传递、基因表达,还是心理亲和力等方面,爷爷奶奶与孩子确实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比起姥爷姥姥而言存在着一些天然的优势。

当然,上述只是一些科学解读,未必就能完全概括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毕竟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孩子对长辈的感情也会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尊重血缘亲情,珍惜与长辈们的点点滴滴。无论基因距离有多远,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存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918.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