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当孩子们还在求学阶段时,家长们往往会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有一些固有印象和评判。比如,常常”出去浪”的孩子被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宅在家里”的孩子则被认为”勤奋上进有主心骨”。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如此吗?我们是否下意识地就用片面的眼光给孩子们贴上了某些标签?事实上,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他们的出息和发展情况往往会给我们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正是现实无情地在”打脸”那些固有认知。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评判是否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了。让我们一探究竟,揭开孩子们成长面纱下面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经常出去浪”的孩子。表面上看,他们确实缺乏规律作息,向往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父母们往往会对此耻笑痛斥,认为这种行为会葬送孩子前程。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并非如此。相反,一些”经常出去浪”的孩子,长大后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出息和能力。

比如马云,从小就是一个”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在校园里到处乱跑,周末也总是离家出走,以至于家长常常头痛不已。但这位后来创办阿里巴巴的大佬正是用他独特的眼光和胆识,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再看看乔布斯少年时代的行为,同样也是个”出去浪”的典型。从学校逃课、到处游荡是家常便饭。但这个”游手好闲”的学生最终却带领苹果公司走向了全球科技巅峰。

可见,经常”出去浪”并不代表懒惰和不务正业。相反,对一些有独特个性的孩子来说,这种”散漫”恰恰是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催化剂。只有给予充分自由,他们内心的创新力和领导力才得以释放。

那么,相比之下,经常”宅在家里”的孩子又是一番怎样的发展情况呢?按理说,父母都认为”宅家”是一种好习惯,有利于孩子专心向学、少走歧途。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长期”宅在家”的孩子,在成年后确实表现出相对勤恳肯干的个性。他们往往踏实稳重、有理有据,并且对自己所学的领域颇有研究。

但与此同时,这部分孩子往往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见识和眼界比较狭隘、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他们生来善于按部就班,却鲜有突破旧有模式的意愿。

比如,很多家家户户”宅男”型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一个个”普通人”。工作勤勤恳恳,生活平平淡淡。他们无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缺乏突破,缺乏改变世界的大智慧和大视野。

相比之下,曾经那些”出去浪”的孩子,就有着更广博的视野和更强的冒险意识。他们往往更善于捕捉契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从而能在关键时刻屡立奇功,走向人生的巅峰。

所以说,用单一标准评判一个孩子是很片面的。我们要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有的闪光在勤学上,有的则在放浪中独树一帜。

片面地对孩子贴上”好苗子”或”骇子”的标签,未免太过武断和不近人情。正因为有这些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才有了五花八门的发展道路,也才有了这个世界的多元与丰富多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理念,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予以适当的培养。对于那些总爱出去闯荡的孩子,不能剥夺他们的自由,而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引和监管。

对于那些安于”宅”家的孩子,则要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刺激和鼓舞,让他们打开视野,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只有这样,不同个性的孩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但无论哪一种类型,家长们都要秉持包容、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而不要轻易对孩子们进行评判和标签化。因为只有开诚布公地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追求,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认识他们,而不是被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人与人的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成长方式。作为家长,我们要用开明的眼光去欣赏孩子们的千姿百态,而不应过于武断地加以评判。

孩子们的出息如何,只有当他们真正长大成人之后,现实才会给出真正的打分和答案。所以我们更应该放下成见,真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心呵护他们各自的追求。

只有这样,不同个性的孩子们才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施展才华,长成我们引以为豪的下一代。做父母的,就是要用最大的智慧和胸怀,包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个性特点,而不是用自己的偏见给他们贴上标签和束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3965.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