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如何欺骗大脑:6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世人熟视无睹于烟云之后,而罕有省其眩于当前者。”这是宋代大儒张载的一句至理名言,意谓世人总是对明显的事物视而不见,对眼前的幻象却常常错觉纷纷。由此可见,人的认知常常存在着一些偏离理性和客观的”障碍”,这使得我们在判断和决策时容易受到误导,产生种种”认知偏差”。而要避免受到这种偏差的影响,首先就要先识其由来。那么,究竟有哪些常见的认知偏差在欺瞒着我们的大脑和直觉呢?我们又该如何加以防范呢?

偏差一:刻板印象的误导

所谓”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存在根深蒂固的成见和印象,这种成见来自于经验和教育的影响,往往会主观臆断而无法客观思考。比如对某些群体存在偏见、对某些观点先入为主等,这些都是因为”刻板印象”而产生的认知偏差。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远离”江湖骗子”、”不学无术的富人”等人群,而对于”祖宗的遗训”或”权威人士的论断”又往往深信不疑。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时常会干扰我们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

程朱理学中便有警世名言:”去伪存真,物我两忘。”意思是我们要抛开主观成见,达到一种”物我俱忘”的状态,才能以至诚之心窥见事物的本相。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刻板印象的认知偏差。

偏差二:单项遗漏的思维惯性

我们的认知往往也存在”单向思维”的惯性弊端,即只能注意到与自身经历相符的某些事物,而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这种”单项遗漏”的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存在严重的遗漏和疏忽。

比如在某项艰苦的工作中,如果我们单纯只看到了之前成功的个例,就会更倾向于选择继续从事这种苦差事。而一旦只注意到了失败的负面案例,就会放弃这种工作而选择另一条路。这种单项思维的惯性,很容易让我们忽略掉其他重要的客观因素。

张载在其名篇《正蒙》中便对此有所论及:”为天斩几,为人殄餘憾,为物殄餘憾。”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应只注意到某一方面或个别事例,而是要审视全面,洞见事物的整体本质。只有做到”物我两忘”,放下成见,才能避免单项遗漏引发的认知偏差。

偏差三:主观情绪的投射和放大

人总是情绪化动物,在思考判断时往往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比如人在开心时,往往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美好的评价;而在低落或愤怒时,对事物又会有负面看法。这种将主观情绪投射和放大到判断中的认知偏差,是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决策的常见原因。

宋代思想家周敦颐便写过这样的箴言:”独乐乐,与人乐乐;独哀哀,与人亦哀哀。”大意是说,当我们独处时或喜或悲,那只是主观情绪而已。但一旦将这个情绪强加于他人或外物,就会产生认知偏差,做出失当的举动。因此,要避免主观情绪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审视自身,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境界。

偏差四:后见之明的自欺谬误

在做出判断后,人们常常容易产生一种”后见之明”的自欺谬误。比如在成功时,我们会夸大自己”早就料到”的成分;而在失败时,又会强调这完全是”运气不佳”。这种将事后的结果强加于判断过程的认知偏差,会让我们产生非理性的自我防御心理,进而放松警惕,酿成更大的错误。

“知耻后勇”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格言。后知后觉固然比无知更可贵,但更高明的做法是在事前就有所领会,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所以我们应当在做决策时,时刻保持谦逊之心,认清自己的无知,而不是在事后为自己的无知找借口推卸责任。

偏差五:赌徒谬误引发的风险低估

很多人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认知偏差,那就是对自己面临的风险程度产生低估。比如在赌博或者做出重大投资时,我们会对”必胜”的侥幸心理有过度自信,而忽视失败的高昂代价。这种”赌徒谬误”的认知偏差,会令人产生非理性的冒险行为,最终酿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知足不衰,可以长久。”事实上,人之所以会产生赌徒谬误,正是因为无知足之心。如果我们能谦逊自省,了解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定会对风险有更客观的认识,从而避免产生如此危险的认知偏差。

偏差六:短视现状的路径依赖

最后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是人们在权衡决策时过于关注眼前,而忽视了更长远的影响,这种被称为”路径依赖”的短视行为,会令人们固步自封于现状,最终错失更好的人生道路。比如一味坚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而放弃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老子也曾说过:”知其知之不足,是谓正道。”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往往是有限的,但如果完全被现状所禁锢,便会陷于僵化的认知偏差之中。相反,如果能够谦逊好学,时刻receptivezhetti新的见解,定能摆脱短视现状的局限性。

看到这里,您是否也被上述种种常见的认知偏差给唬住了呢?别着急,我们并非毫无办法。其实,所有的认知偏差,根源都在于缺乏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那么,要避免受到偏差的干扰,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放的胸怀。

首先,我们要学会像古人那样,以”物我两忘”的至诚心态对待客观事物,抛去一切主观成见和固有印象,从而避免被”刻板印象”和”情绪投射”这两大认知偏差所误导。

其次,我们应该像程朱理学那样,注重”存天理,灭人欲”,培养审慎务实的思维习惯,不轻信一时的经验个例,更不被侥幸心理和赌徒谬误所裹挟,从而规避”单项遗漏”和”风险低估”的弊端。

最后,我们定要像张载那样持之以恒”存诚求道”,用谦逊好学的态度对待人生,从而避免产生”后见之明”和”路径依赖”两种极易自我欺瞒的认知偏差。

总而言之,人性中存在种种认知偏差的弊端,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客观的思维定力,用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待万事万物,定能洞见事物的本质,不为外在的幻相和现象所欺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坚,君子以治产业。”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的认知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行稳致远,无往而不利。祝愿我们都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揭开认知偏差的遮蔽,活出理性睿智的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10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