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关系,需要对等的生命能量

“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陆。”这句古语形象地比喻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建立持久的人际关系,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生命力量和追求,至关重要。假如一味相互依赖,很快就会出现透支的一方,导致关系失衡破裂。唯有双方各自追求生命价值,在能量平等的基础上互相欣赏、引领,才能让关系长青韧劲, rebound 则旺盛生机。

一、同质能量交汇,方有持久关系

回顾我们身边的一些长久关系模式,不难发现它们的基础恰恰都是相互之间对等的生命能量和价值观的交汇。只有双方都拥有充沃的精神动力和相近的信念,才能发生深层次的共鸣和吸引,从而促成持久的关系纽带。

我们以亲情关系为例。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是因为拥有一致的天性、教养理念,以及对等的生命阅历,而缔造起了天伦之乐和永恒的情谊。而一旦父母过于溺爱或专制,子女也过于只知享受而失衡于发育,这种生命能量的落差就会扰乱亲情的基础。

再看同辈之间的友谊。我们热爱的朋友无一不是在生命力和追求上与我们暗合的那些人,他们给我们巨大的精神慰藉和共鸣,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知音伴侣。相反,如果一味与目标毫无交集的人为伍,势必会渐行渐远,最终无法维系友情的长存。

即便是夫妻关系,相互欣赏的前提也很大程度上源于等同的精神力量。一对恩爱伉俪最初吸引对方的,必定是对方身上所蕴含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假如一方无足够驱动力,靠另一方的能量输送,关系就会失去平衡。

所以,不论什么关系,只有双方交汇着同等的生命能量,才能让情谊持久而弗替。这也正是古训所说的”二者方休,所以化和”之义。反之,若是生命动力懈怠不堪,自然便无从维系关系的永恒了。

二、能量错位切忌僵持,权衡取舍方是之道

然而,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认为一旦双方生命能量产生了错位失衡,关系就注定走向终结。事实上,正确的权衡取舍,也是生命追求中的一环,能够让关系围绕新的平衡点展开新一轮相守。

我们以夫妻关系为例分析。很多时候,伴侣之间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一方事业家庭双丰收,生命能量在持续上升;而另一方可能遭遇挫折或阻力,精神动力下降,因而产生了错位的情况。这时,如果僵持己见,不思进取,关系就很难维系了。

古人早就教导我们:”我劳人休,人劳我休。”关系中应该相互尊重对方处境,以至诚待人、恕人之过。所以,若是伴侣出现能量失衡,应当体谅对方的困境,并给予精神支持和鼓励,帮助其重新寻回生命的方向感。当然,即使是支持,也要把握好度,不能损及自身的能量。

正所谓”长兴则存,过于矣,则否”。一旦我们的付出已经背离了初心,或者让另一半过分依赖,也会造成新的能量失衡。因此,在支持与等待之间,我们都要权衡取舍,在新的平衡点上互相欣赏,继续让关系生生不息。

三、活到老学到老,共同进步方有生机

如果要想让关系永存恒久生命力,我们就必须要以共同进步、推陈出新为目标。因为一旦双方生命动力的发展都停滞不前,关系就会失去活力和热度,走向破裂的边缘。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长期夫妻关系会出现疲惫和麻木,那是因为双方均没有继续追求生命进程,而陷入了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方式,缺乏新鲜感。所以夫妻之间就应当珍惜彼此的特质,激励对方前行,共同成长,以推陈出新的姿态来延续关系的生机。

同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共同进步,而不能固步自封。很多时候,子女的人生阅历超越了父母,这是必然的成长轨迹。如果父母过于坚持自己的框框,不思更新,就会极大阻碍了子女的发展空间。

所以古人教导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父母为子女指引方向的人生智慧。优秀的父母与子女都应当如履薄冰,相互进步、提点迭生,才不会出现能量断层现象,而一直维系着关系的生命力。

即便是友情也不例外。很多人经常疏于与朋友的情感交流,一味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之中。如此就注定了能量的流失,朋友终将渐行渐远。我们必须在珍惜友谊的基础上,与知己们共同前行、探讨人生,用新鲜体验来滋润这一关系。这才是真正长久的友谊之道。

四、能量均等方生欣赏,互相引领达至至善

和衷共济的关系中,双方不仅生命能量均等,更有欣赏、互相激励的特质,将关系推向无限精神高度。我们往往正是被某些特殊的人生价值观所深深吸引,才会与对方坚守下去,共同追求更高的层次。

我们以伦理师生关系为例。一位真正富有教养气质、谦和有德的老师,必然是在学识、品德上已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而学生们被吸引投身门下的,正是老师身上所展现的那份气质和学养。双方能量相等,方能产生欣赏和追随。

老师所做的,就是以自身学养和生命能量为引导,带领学生们一步步走向至善的境界。而学生们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汲取营养,努力成为有学有德之人。这种老师渐渐言传身教、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双方都拥有同等的生命能量,才能产生共鸣。

同样,很多师徒之间形成了千古佳话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徒弟被师傅的生命能量和理念所折服,而去全心全意学习;师傅也衷心希望徒弟有朝一日能够登高踰祚,所以全心用力地教导引领。惺惺相惜之下,才共同孕育出了许多智慧和成就结晶。

善待的夫妻关系也是如此。伴侣之间互相欣赏对方身上的精神动力和追求,并为之着迷和支持,所以恰恰是这种相互欣赏、互相激励的过程,让双方都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共同成就了两个生命的永恒意义。

五、无私格物,经典关系见证真理

我们所憧憬的理想关系,是在生命能量平等相互欣赏的基础上,发展到无私格物的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观中极为推崇的最高目标,并由诸多名篇经典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徇。”意思是要保持诚实谦逊的状态,才能无私地去观照万物的本质,而不被私欲所扰。这是格物致知的前提,也是两人之间真正达至无上关系的先决条件。

《中庸》中也有类似的论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凡事物都有其来龙去脉,关系也是一样。只有先去探究其中的缘起本末,以至诚之心格物致知,才能体会其中至高的道理。这正是孔门的至善追求。

庄子更是大力主张”以无极于有极”的状态。这种无我相的精神境界,是对等生命能量所孕育出的最高成就。老子说得好:”吾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唯有超越肉身之累,人我才能彻底合一,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别和隔阂。

六、因缘所生,致虚恒辉,关系方长存

事实上,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师生或夫妻,都应当以顺应缘起的态度看待人生,才能使这种关系枝繁叶茂、长青永驻。一味对簿公堵,关系注定会步入僵局;惟有洞见因缘自性,观察生命的呼吸轨迹,我们才能永远精进,让关系生生不息。

梁漱溟先生就用”旷、一、遗、相”四个字概括了融洽的人际关系。所谓”旷”就是广大无边,包罗万象;”一”是人生原点的统一;”遗”是继往开来,与历史传统相承;”相”则是个体间的和谐共生。我们之所以要互相欣赏、格物致知,就是为了达至这种大同理想。

乾隆时期的曲园曾是清朝文化最高殿堂,集中了大批儒、释、道三教的高僧大德,彼此之间交流互鉴、论道品物、观复缘起,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人际关系范例。他们谦逊有礼、敦睦有加,缘起交集,方能结下这样殊胜的因缘。

所以,只要我们以”缘起”的态度看待生命中的一切关系,生死相随、命运系缚,就只是这段因缘所生所现的一种形式。我们无须过于执著,而应该以虚怀若谷、淡泊宁静的心去呵护它,自然就能与之永伴左右,让这种关系历久不衰了。

总之,要想让一种关系生生不息、恒久长存,双方都必须拥有互不馀卖的生命能量动力。这是关系持久的根基所在。更进一步,双方还要彼此欣赏对方的价值追求,互为激励;最终达至无我相的格物致知境界,顺应万物生死无常的缘起性,才能真正让关系枝繁叶茂、长存永世。所以,让我们都追求这样的至善至美的人际关系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145.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