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他的一生,没有敌人,只有朋友,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

在那个烽火连绵的年代,谁能彻底避免与人结怨?但在这汹涌的硝烟与暗流之中,却偏有那么一个人逆流而上,处处化干戈为玉帛,以睿智和大智若愚的手腕周旋于群雄之间,最终取得了千秋基业。他就是魏武帝司马懿。

司马懿一生络绎无数风云人物,可谓朋友遍天下。从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反戈相向的宿敌,到袁绍、马超、马谡这些旧交游侠,再到文武精英如诸葛亮、郭嘉、程昱等人,他无一不与之保持着融洽的交情。正是这种结交天下英豪的出众本领,让他最终一统三国,开创了魏晋鼎盛的基业。

难道他就没有敌人吗?当然不是。但司马懿用自己独特的做人处世之道,将那些可能的”死对头”彻底化为了”生命之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吧。

第一秘诀:博采众长,虚心学习

作为西凉狂人的后人,司马懿自小就身怀一股英雄气概。但他并不自负,而是虚心向各路人物请教学习。年少时就拜了曹操、袁绍为师,在他们身边潜心钻研谋略,奠定了将来驭马驰骋于纷乱战场的根基。

即便进入朝堂,司马懿依然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他以开明的态度倾听张昭、陈群等辈的高论,从郭嘉等谋臣那里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面对诸葛亮这个不世出的政治家,更是连连叹服,大加赞赏。

虚怀若谷,兼容并蓄,司马懿由此吸纳了各路英贤的长处,历练出了自己深不可测的智慧之道。任谁也无法成为他的敌人,因为他已先一步将人人都视为导师。而这份开阔胸襟,也让四方英杰对他由衷生出敬重之心。

第二秘诀:宽宏大量,惠施无疆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少朋友。司马懿为人处世一向宽宏大量,惠施无疆,无私包容了天下英杰,方能无敌于天下。

我们都知道,曹操在临终前托孤司马懿,意在寄托他能将大业托孤于此。司马懿为人正直,择主有素,于是挺身而出,誓将大局托孤无虞。就连刘备、孙权这些彼时的宿敌,他也视作挚友般连番设谋,力邀入伙。即便矛盾仍在,但司马懿用诚心恳切的态度为之解开矛盾,双方虽未能携手共事,却也化干戈为和解。

辗转于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之时,司马懿更是身先士卒,坦荡处事,将昔日仇敌一一化解,各自为友。就连投降者,他也通通以厚恩相待,错失良机反而留得青云直指,最终为国家聚才纳贤,成就一时国祚。不难看出,司马懿正是用宽广胸怀、海纳百川的魄力包容了群雄,消弭了旧日怨仇,师出无朋友,终而无敌人。

第三秘诀:潜心谋划,同疏导离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单纯依靠外在的表面工夫很难彻底化解根深蒂固的矛盾。司马懿擅于从根本上消弭矛盾,靠的正是他超人一等的谋略才能。

比如面对云州陆逊的谗言陷阱,司马懿未置一词,反而施计分化其党羽,使他们相互猜忌,最终无疾而终;面对邺城之围,他巧计暗渡陈留,迂回兵临袁绍大本营,几个月就将狡兔三窟的袁氏逼至绝境,无路可退。

再如对付诸葛亮,司马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不仅亲自督军御阵,更在幕后暗中布局,牵制敌人腹心,化解了诸葛亮东征西汉、北趋中原的大计。最终在缓兵之计下,让诸葛亮的蜀汉大计渐行渐远,士气日渐削弱。

可见,司马懿的确是深谋远虑、行动力超群之辈,任何人都难以对付他幕后那些若隐若现的缕缕心计。他行事总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面面俱到,做足了应对任何敌人的准备。其结果也不难预料:凡是敢当自己敌人的人,最终都难逃一个化敌为友、人走茶凉的下场。

第四秘诀:事过伏谦,体恤含怀

任何人也难免于一时天性难移的偏执与莽撞,哪怕是司马懿这样的人杰也难免于此。然而他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即便偶尔行差踏错,也总能虚心自省,顺势而为,化解事端。

比如早年与张昭形同陌路的时候,司马懿曾经轻视张昭,恃才傲物,差点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但在旋即之后,他旋即醒悟自省,并主动以诚挽留张昭,取得老人家的教诲与宽恕,双方由此化干戈为玉帛,终成共事三十余载的莫逆之交。

再比如在与曹真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懿一度被曹真排挤削夺军权,险些酿成腥风血雨。然而在大义通人之劝下,司马懿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虚怀若谷,竭力体谅曹真的独子心理,反而主动把权力还与了曹真,终获其平反知遇。

可见,司马懿之所以能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化敌为友,秘诀就在于事过之后,能时时保持谦逊有度,体恤含怀的处世态度。他谋定无私,反身自问,努力为得罪过他人的过错开脱缓冲,竭力化干戈为怡然。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令他虽偶有瑕疵,却终能挽回过错,收获友谊。

第五秘诀:一视同仁,温润如玉

司马懿之所以能化敌为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人处世时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胸襟与睿智,待人一视同仁,泰然自若。

面对平日里的朋友,他以温和有度的态度相待,虚心听取高见,毫无傲慢些许;面对旧日的敌手宿敌,他也能泰然处之,不复加怨,主动释怀以徇;即便在严酷军旅中,他也能平和体恤百姓疾苦,严惩暴虐之徒。

司马懿这种 “温润如玉”的处世态度,带给人的永远是宽广、和善、正直的感觉。谁与之相处,都会油然而生一股被认同和接纳的温暖感受。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个年代如此众多的豪杰英豪都会被司马懿吸引,而最终化敌为友。

一位睿智能臣,需要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方能招揽天下英贤,化干戈为玉帛。司马懿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能真正在乱世纷争中伫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当之无愧的贤君。

正是凭借这五大秘诀,司马懿才能在那个动荡年代,不断化干戈为怡然,克敌制胜。他身边素来只有朋友,绝无敌人,正是因为他用最大的智慧和胸怀,化解了一切隔阂与芥蒂。

不难看出,在司马懿的身上,我们完全没有看到一点对外树敌的迹象。他不仅不会给别人制造麻烦,更会积极主动解决一切矛盾。因此对手们最终都不得不被他折服、化干戈为怡然。

从某种程度上说,朋友和敌人其实只是一种相对而已。共事的人如若处理得当,定能结为革命友谊;而交恶之人若一味针锋相对,只会陷入颠沛流离的命运。司马懿显然属于前者,他用睿智和智慧主动拉拢四方英豪,结交天下能人,最终集中了统一大业的力量。

这实在是一种君子佳话,令人值得深思。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乱年代,司马懿竟能摆脱掉所有的个人芥蒂与门户之见,以一颗宽广的胸怀包纳云开雾阖。终其一生,他未尝树敌无疆,却处处以朋友相待,最终于家国天下心无旁骛。

对于我们而言,或许很难做到司马懿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却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他的做人之道,在工作和生活中以更加善意和智慧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赢得更多的理解与友谊。

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化干戈为怡然也需要不断磨练。但只要我们牢记司马懿的那五大做人秘诀,用包容、智慧、恒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如他一般超然物外,处处皆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5747.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