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从“一切与我无关”中领悟生活的智慧

“一切与我无关”,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它要求我们放下执念,超越欲望,从而真正做到了内心的独立自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强大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操守,在纷扰的红尘中游刃有余。

一、无求则无欲,无欲方能无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却”。这句出自《孟子》的古训,启示我们要”无求”才能真正做到”无欲”。一个人如果内心有太多欲望和执念,就很容易被外物所扰,陷入世俗的纷扰漩涡。

宋代的大理学家周敦颐就反复强调过:”致良知,则身心如一。”只有致良知、守住本心,我们才能做到”一切与我无关”,不为物欲所扰,做到真正的”无欲”人生境界。

东坡更是一句”处矿常以愚陋为禄”将这一道理阐释得淋漓尽致。要做到内心澄明透亮,必先洗去对物质世界的贪求。富足了,就不要肆意逸乐;贫穷了,就不要自暴自弃。无论身处什么处境,都要保持谦逊自守、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如此一来,方能真正做到”一切与我无关”。

二、无欲则无求,无求方能无为

“无为”就是要做到泰然处之,内心恬淡无求。可是如果我们被欲望所束缚,就很难做到”无为”的高度。所谓”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做到心境洒脱,游刃有余。

唐宋时期的大儒陆象山就阐释过”无为”的真谛:”夫无为者,不伤性命之正而已。””性命之正”就是天地人物本身所应有的本然状态。唯有我们做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才能真正”不伤性命之正”,与天地同气,与万物合一。

王阳明的”无欲则顺理,有欲则逆天”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被名利欲望所牵绊,就很难顺应天地自然之理,反而会把心智困于狭小的自我角落。只有做到了”一切与我无关”,放下了一切欲望,我们方能顺理成章,游刃有余,与万物同一。

三、无为而治,万物自生

“无为”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有为境界。当我们做到了”一切与我无关”的时候,自然就会进入”无为”的至善太和之境。那个时候,万物生机就会自动伸张,渠成竹汲,不假人为地自行生长。

《老子》中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当我们真正做到了”无为”的时候,自然就能”事无事”,毫不费力地去处理种种纷扰;同时也能”味无味”,视一切事物如临深渊,如如不动。如此一来,”何况正直赤伟纯粹,应际无作自化流行”。

显然,”无为而治”是一种最高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境界。当我们做到”一切与我无关”,内心澄明透亮的时候,自然就能做到”无为”。那个时候,我们无需强求就可以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任何事物都会应之而生,渐入佳境。

比如魏源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其一生”退之思索、求之百家”、自得其乐,最终做到了”亦可恢遥于世外也”的人生至境。这种处之泰然、自在逍遥的心态,正源于他做到了”一切与我无关”的人生智慧。

四、常怀戒惧,保持谦逊

想要真正做到”一切与我无关”,就必须保持谦逊谨慎的品德操守,时刻居安思危,不骄不躁。正如《礼记》所说:”大哉!圣人之为戒惧无时无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超越他物,独立自由。

周敦颐就教诲我们要”主静而动,无乱无从”。也就是说要常怀谦逊,从心所欲,不为动;行思诘问,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宁静。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做到”一切与我无关”,超越外物的影响。

王夫之也说过类似的话:”胸中抱德宁作好人,何求明哲保身全?”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抱德”立身,时刻保持高尚品德和人生操守,就能在险恶的环境中游刃有余,绝不为外物所惑。

事实上,司马迁、司马光、王安石、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之所以能够做到”无欲无求”的高度,正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足够的谦逊和敬畏之心,才能不为物欲名利所惑,超然独立。

五、洗涤铅华,透视人生本质

“一切与我无关”的终极智慧,其实在于让我们摆脱肤浅的物质欲望,透视出人生的本质和精神层面。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意志力,在任何环境下都从容自在。

比如苏轼就是一个透过物欲看到了本质的高僧。即便他一生多磨,遭受了无数挫折,但终究做到了”旧还其优游,无复相留连”的高度。换句话说,他从来没有被物欲和世俗名利所累,总能做到目空一切、神游物外。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抒发了同样的见解:”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禽,用之不竭。”他凭借出尘的心智,能够直抵人生的本质,做到”一切与我无关”。正因如此,他的诗词书画才能纯朴醇厚,超然物表。

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睿智。只有我们做到了”一切与我无关”,超越了肤浅的外在,才能透视到人生的本质。那个时候,我们才会拥有真正强大而不可动摇的内心力量。反之,如果还被名利物欲所累,就只能被幻象所迷惑,永远看不到人生的真谛。

六、树立远大志向,大智若愚

“一切与我无关”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生活漠不关心。相反,它要求我们有更高、更远大的人生志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无欲无求。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就写道:”奉宝剑从万里。”这是在向往着一种”大智若愚”的生活状态。即仿佛一介芸芸众生,却怀揣着改天换地的远大志向。

王阳明也曾教导门人要”无求于物而常怀平天下之心”,做一个对天下人民无私无欲、怀揣远大抱负的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内心摆脱一切的羁绊,成就自己的大志。

文天祥被囚狱中时,也是凭借着”直挺挺于异代,白白于莽蹊”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最终成就了不朽的气节。可见做到”一切与我无关”并非是对生活漠不关心,而是要保持高尚的志向和人生追求,超越尘世的羁绊。

总而言之,”一切与我无关”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智慧。它要求我们做到无欲无求、泰然自在,同时又怀揣远大的人生志向,大智若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独立自由,拥有不可动摇的强大意志,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

“戒惧渐”是一句古训,意思是要时时惕厉,保持高度戒惕。唯有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领悟”一切与我无关”的真谛,才能真正做到久违惯成而有戒惕之心,走上通往自由的康庄大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088.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